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取代明朝成为朝鲜的宗主国,然因这一过渡系武力征服而成,所以朝鲜从被动事清转变为主动承认清朝的宗主国地位,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近代以降,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日本的崛起,中国周边的藩属国相继脱离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宗藩体系开始解体。朝鲜一直被中国视为最重要的藩属国,清政府为维持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在欧美诸国及日本的干涉下,不断调整对朝鲜的政策。朝鲜在由一个闭关锁国的隐士之国到被动打开国门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从朝鲜办洋务以自强及开埠通商两个方面为切入点,阐述晚清中国和朝鲜两国为应对时局的变化而对中朝关系所做的调整。鸦片战争之前,中朝宗藩关系经历了确立、冲突、磨合与稳定发展几个阶段。到了晚清,中朝宗藩关系在欧美诸国及日本的冲击下出现危机,中朝两国为应对危机,对两国关系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中朝关系开始突破原有的东亚宗藩体系,向近代外交关系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朝鲜经历的各种“洋扰”事件,清政府置身事外,采取听其自主的政策。此后,朝鲜“天津领选”以求自强,清政府给与宗主国应履行的帮扶义务,对朝鲜积极引导,以共同御敌。而朝鲜则对清政府采取“事大”依附政策。随着列强开埠通商压力的增大,清政府在中朝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由幕后的协调导向转变为台前的代为谈判,即清政府的对朝政策由消极放任转变为间接干涉。朝鲜开埠通商之后,朝鲜对清朝的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开始萌发“自强脱清”的意识。清政府为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将对朝政策由间接干涉转变为对朝鲜内政外交的全面干涉。这样,东亚传统的宗藩关系与近代西方条约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两种不同外交体制并存的局面。随着东亚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朝鲜民族意识的强化,中朝宗藩关系最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主导下的近代新型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