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郊区化作为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特定阶段,其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掌握郊区化的发展现状及规律对于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出现郊区化现象,随之许多一线二线城市也开始出现郊区化现象。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龙头,城镇化水平也位于山东省前列,2016年底青岛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53%,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郊区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以青岛六区两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为具体研究区域,以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为基本研究单元,以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依据,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主核心区、次核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并在此基础上对青岛市1991-2012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青岛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过程,根据霍尔城市演变模型对郊区化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分析各阶段具体特征,并对青岛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理论基础、内容与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对研究区域的划分,确定了六区两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研究范围,并根据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城市发展空间的具体特征,以街道办事处为基本单元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主核心区、次核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四部分。第三部分为青岛城市郊区化进程研究,通过对青岛市1991-2012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青岛城市郊区化的整体特征,根据霍尔城市演变模型对青岛城市郊区化发展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分析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第四部分为青岛城市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分别从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改革、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交通条件等方面对青岛城市郊区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研究发现:1991—2012年间青岛城市郊区化发展迅速,人口主要由主核心区向次核心区及近郊区集聚,其中人口分散地为主核心区,人口集聚以近郊区为主,次核心区次之。1991—1995年青岛城市郊区化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核心区人口呈正增长,但人口增长的速度迅速降低,低于研究区域平均水平,次核心区人口增长率最高,近郊区次之,以次核心区集聚为主。1995—2005年为青岛郊区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核心区人口呈现负增长,次核心区人口增长速度仍较高,近郊区人口增长速度迅速提高,人口进一步向次核心区、近郊区集聚,远郊区人口增长缓慢。2005—2012年这一阶段为青岛郊区化向成熟化发展的过渡阶段,主核心区人口进一步减少,次核心区及近郊区人口增长速度快速下降,近郊区人口增长率超过次核心区,成为主要的人口集聚地,远郊区人口增速加快,开始呈现向远郊区集聚的趋势。青岛城市郊区化发展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改革、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郊区化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政策制度改革是郊区化发展的动力源泉,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引导郊区化发展,交通条件的迅速改善为郊区化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