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壳聚糖的质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测试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碱性聚合物材料,近年来已成为质子交换膜研究领域中的热点。纯壳聚糖干膜在室温下的质子传导率极低,相当于绝缘材料。为此,本文对壳聚糖进行质子酸掺杂、离子液体掺杂等改性处理,使其成为质子导体。实验探索了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制备了硫酸-壳聚糖、磷酸-壳聚糖、草酸-壳聚糖、氨基三甲叉磷酸(ATMP)-壳聚糖四种质子酸-壳聚糖复合膜。质子酸的掺杂使质子电导率得到提高,然而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较掺杂前有所下降。室温下,掺杂硫酸、草酸、ATMP的壳聚糖膜的拉伸强度分别由纯膜的71.58 MPa降低至27.11 MPa、63.05 MPa、8.51 MPa。ATMP含量为34.78%的壳聚糖复合膜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提高最大,30℃无水条件下,其电导率为3.08×10-5 S·cm-1;当温度为140℃时,该复合膜的电导率达1.55×10-3S·cm-1。制备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氯代1-丁基,3-甲基咪唑盐(BMIMCl)、三氟乙酸丙胺盐(TFAPA)三种离子液体与壳聚糖的复合膜。离子液体的掺杂使壳聚糖膜的质子电导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膜的机械性能由71.58MPa下降至36.89 MPa以下。其中,BMIMCl-壳聚糖(摩尔比1:1)复合膜的电导率最高,50℃时其干膜的电导率为1.05×10-4 S·cm-1,当温度达到240℃时,其电导率增至1.19×10-2S·cm-1。本实验还对硫酸、草酸、氨基三甲叉磷酸、BMIMCl、TFAPA几种物质与壳聚糖的复合膜进行了红外分析、热失重分析及机械强度测定。
其他文献
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金银纳米微粒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间接原子吸收法进展,IgG、H2O2和HRP分析的研究现状。鉴于用金银纳米微粒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IgG、H2O2和HRP的研
蛋白质是组织细胞中含量最丰富、功能最多样化的生物大分子,一个细胞可能含有10万多种蛋白质,每种蛋白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核酸是生物的遗传信息载体,它们功能的实现要依赖于
水杨醛类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因其良好的抗癌、抗炎等生理活性和催化活性等性能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邻香草醛和各类氨基酸为前体,合成了系列邻香草醛缩氨基酸席夫碱及
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方法和食品中添加剂的测定方法,以及非在线分离富集样品和在线分离富集样品的方法。实验利用毛细管电泳的胶束电动色谱模式,分析广西特色茶叶品种-金花茶和六堡茶中多糖的单糖构成和摩尔比例,利用非在线分离富集技术-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与在线富集技术-场放大样品堆积预处理食品中的添加剂,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用超声波提取六堡茶中的多糖,加入乙醇使六堡茶提取液和金花茶浓缩液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应用和开发前景较好的一种电源,改善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关键是选取充放电性能良好的负极材料。现在国内外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的碳类负极材料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容量的需求,于是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寻找更高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上。本论文在详细评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Zn_2SnO_4和Mg-Sn复合氧化物负极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差热及热重分析(TG/DTA)、X-射
学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apillaryElectrophoresis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CE—ECL)技术,是当今分析化学前沿领域中一种极具潜力的微分离检测技术。最近几年来,基于Ru(bp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主面展开: 一、采用电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膜,利用分子印迹膜的识别功能,分别制备了两种电化学传感器。 (1)采用电聚合法在金电极上制备了邻氨基酚异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