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典汉译从东汉到宋朝,历时一千多年,翻译佛典五千多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翻译研究的源头和根基。本文选取“从支谦到玄奘”这-佛典汉译由兴盛走向高潮的阶段,对佛典汉译传统进行专题研究。传统是指传承已久和具有特点的因素,佛典汉译传统是指佛学僧人和译者在佛典汉译中形成的传承已久和具有特点的因素。这些因素尤以佛典汉译的思想、信念和方式三个方面最具代表性,本文分别从这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述,构建佛典汉译的文章学翻译传统,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综述佛典汉译传统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介绍本文研究的意义、目标、思路与方法、基本观点和研究内容等。第二章传统,收集资料,查找中西方关于传统的定义,分析传统的内涵、特性和外延,介绍佛典汉译传统研究的思路。第三章佛典汉译思想发展的主线——“文质之争”,主张从头说起,探讨文质概念的出处、演变和厘定;提倡回归历史:解读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文质之争”是关于译文语言风格是文丽还是质朴的争论,始于《法句经序》,历经三国、两晋,直到唐朝,玄奘“新译”是“文质之争”的结果。第四章佛典汉译的信念——“文以明道”,阐述安世高开辟佛典汉译“文以明道”的道路,自此“文以明道”成为评判译文是否成功的首要准则,论述鸠摩罗什翻译“诚实誓”是“文以明道”的表现,释彦琮对译者的“八备”要求是“文以明道”的发展。第五章佛典汉译的方式——合作翻译,论述从佛典汉译初期外国人主译的私人合作、佛典汉译中期中外人共译的译场合作到佛典汉译盛期本国人主译的译场合作,佛典汉译一直以独特的合作翻译方式进行。第六章佛典汉译的文章学翻译传统及其历史回音,从文章谈到文章学,论述“文质之争”是文章学翻译传统的表征;“文以明道”是文章学翻译传统的内核;合作翻译是文章学翻译传统的成因;三者耦合,构建了佛典汉译的文章学翻译传统,阐述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是文章学翻译传统的历史回音。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七章结语,阐述佛典汉译的文章学翻译传统是一种译学范式,有待传承;总结本文在研究范围、材料收集和理论论述等方面的得失,提出后续研究的设想。本研究横跨佛学、译学、文章学和史学等学科,属于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化佛典汉译思想,有助于充实我国翻译史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问题,本文对佛典汉译传统采取“从支谦到玄奘”的断代研究,材料有待继续搜集和整理,以便将来能够完成佛典汉译从东汉到宋朝的完整研究;此外,佛典汉译传统的学理论述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