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学者们最为关注的无疑是苏联政权崩溃的原因。它的集权体制虽然不是其崩溃的唯一原因,但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苏联自始至终就是集权体制吗?它为什么没有按照它的缔造者的设想成为一个原本应该是民主的政权,反而产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呢?斯大林模式抑或如其名称所示仅仅是斯大林本人的产物?要解开上述疑团就需要对列宁时期的政治体制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梳理。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到无国家无阶级社会的实现,这中间须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即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专政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国家政权将逐渐消亡;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按民主制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将成为达到完全民主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中介。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权第一次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付诸实践,似乎为人类开启了一个通往美好社会的崭新时代,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沿着两个方向前行:经济方面的控制从严到松,从军事共产主义退到新经济政策,而政治上的控制则有逐渐强化的趋势。到1921年,苏俄政治的非民主倾向已经清晰可见。理论上应该是民主的无产阶级专政为何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向专制?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对苏俄早期历史的梳理,试图找出其偏离民主的一些关键点如对三权分立的否定、一党专政的建立、内战时期政权镇压功能的扩充和强化与工农联盟的破裂、内战结束前后政权与工人阶级的疏离以及布尔什维克党内民主的弱化等,从而勾勒出这一时期苏俄政治体制从民主一步步走向专制的线索。在梳理线索的过程中,注意比较列宁的政治体制设想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政治体制的不同。 通过对列宁时期政治体制演变过程的梳理,本文认为列宁时期政治体制与斯大林模式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但否认苏俄时期的政治体制一开始就是集权专制的观点。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将他的设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实践民主的过程,至于其很快向集权方向演变又另当别论。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列宁时期的政治体制为后来斯大林的个人独裁客观上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如前面所分析,列宁时期的政治体制最后演变成只能依靠个人品质来发挥其民主功能,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