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大量消耗,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不够成熟,还不能支持世界经济正常运行,这就导致全球经济面临能源制约,再加上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国作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初期的经济高速粗放式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山东省的省情和经济发展可谓中国的缩影,第二产业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在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能源消耗量巨大,污染物排放量也大大超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所以,要把握当前山东省的能源效率现状,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制,进而尽快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量,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由此,得到了本文的研究课题。在梳理以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有关概念、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特点,存在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消耗能源量过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效率不高且污染严重等问题。第二,分析了山东省的能源效率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运用了以单位GDP能耗表征的能源强度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两个指标来研究,山东省能源效率相对较低且地区差异显著。第三,探究了山东省能源效率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通过对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值进行回归分析,判定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对17地市的地区分布差异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山东省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源价格共同影响能源效率。最后,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山东省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分别是转方式、调结构,融入全球化、提高外贸质量,加大科研投入、增强技术创新和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能源结构。另外还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具体操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