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经济转型中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机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i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大量消耗,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不够成熟,还不能支持世界经济正常运行,这就导致全球经济面临能源制约,再加上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国作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初期的经济高速粗放式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山东省的省情和经济发展可谓中国的缩影,第二产业中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在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能源消耗量巨大,污染物排放量也大大超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所以,要把握当前山东省的能源效率现状,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制,进而尽快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量,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由此,得到了本文的研究课题。在梳理以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有关概念、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特点,存在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消耗能源量过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效率不高且污染严重等问题。第二,分析了山东省的能源效率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运用了以单位GDP能耗表征的能源强度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两个指标来研究,山东省能源效率相对较低且地区差异显著。第三,探究了山东省能源效率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通过对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值进行回归分析,判定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对17地市的地区分布差异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山东省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源价格共同影响能源效率。最后,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山东省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分别是转方式、调结构,融入全球化、提高外贸质量,加大科研投入、增强技术创新和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能源结构。另外还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具体操作措施。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逐年扩大,以及财政职能的转变,财政支出管理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财政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按照政府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原则,以政府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综合指标体系与标准行为作为评价依据,对财政支出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我国,虽然个人层面的绩效评价发展
为简化复杂地质条件下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工序并提高高压注浆的成功率和可靠性,以达到准确、快速测量瓦斯压力的效果,基于胶囊注水封孔器的原理和特性及高压注浆的现场情况,
城市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空间聚集现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与中西部经济差距逐步扩大,国家基于地区发展战略考虑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构想。在区域发展政策逐步向中西部倾斜的背景下,中部地区把握发展机遇,新世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