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自其18世纪中叶诞生以来就创造了一个奇迹。全书还未完成就被广为传阅并大受欢迎,更有众多名人为研究它而著书立说,并由此发展起来一门专门学科“红学”。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在世界的文学史上都是少见的。从19世纪30年代年始,中外译者就用包括英、法、德、日、俄等在内的多国语言以节译、缩译或全译的形式将其译出。《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这不仅由于它内容丰富,牵涉面广,其结构本身的“文备众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前朝发展起来的各种文体,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等等,应有尽有。仅以律诗而言,就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有咏怀的、咏物的、即事的、即景的、怀古的、打油的,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全书近200首韵文,律诗就占了一半。这些律诗不但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全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许多英文译本中,律诗都被略去了,翻译的难度固然是一个因素,译者对其在全书中重要性的忽视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不能不说是《红楼梦》译事上的一个遗憾。令人高兴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分别有了两个英文全译本: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中国学者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这两个全译本对律诗部分的处理可说是可圈可点。本文试图对霍克斯和杨夫妇在两个全译本中对律诗部分的处理作一个粗略的比较,拟从律诗的形、音、意三方面来进行,重点放在两译者的不同之处。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引言部分扼要介绍《红楼梦》一书的基本情况及本论文的主题、结构。第一部分先介绍律诗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及其翻译可能遇到的困难,再介绍其在《红楼梦》中的地位、作用及概况。第二部分简要介绍《红楼梦》的翻译情况,重点放在对霍克斯和杨夫妇的两个全译本的介绍上。第三部分从律诗的“形”方面对两译本中的处理作出比较,主要从视觉方面着手,考察诗行数及音节数的翻译情况。第四部分从律诗的“音”方面对两译本作出比较,从听觉方面入手,考察节奏及用韵在译文中的反映情况。第五部分从律诗的“意”方面对两译本作出比较,从感觉方面来考察意象及情感等在译文中的体现。结论部分对全文作了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