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50年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全球呈显著下降趋势,但胃癌死亡率仍位居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我国胃癌发病率仍高,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维生素D (vitamin D,VD)在胃癌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我们分析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差异,并分析胃癌组织中VDR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02月至2009年02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明确病理类型。收集其中施行胃癌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75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和临床病理资料,石蜡标本包括癌组织及上切线正常胃黏膜组织。癌组织由病理科医生重新阅读切片,其中管状腺癌27例,乳头状腺癌19例,粘液腺癌23例,印戒细胞癌6例。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9例,中至低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50例。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TNM分期、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围手术期治疗情况、复发时间、死亡时间以及随访资料。75例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疗或化疗。其中男性53例,女性22例;29-75岁,中位年龄56.0岁。按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胃癌TNM分期(2010年第七版)标准:Ⅰ期12例,Ⅱ期25例,Ⅲ期38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DR表达差异并分析胃癌组织中VDR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细胞质和(或)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比例≥5%计0分,>5%~10%计1分,>10%~30%计2分,>30%计3分。胞质(胞核)染色与周围间质几乎相同者计0分;与周围间质可区分者计1分;染色呈深棕黄色,与间质明显区别者计3分;介于两者之间计2分。相加后评分≤1分为阴性,2-3分为+,4-5分为++,>5分为+++。VDR在胃癌组织与上切线正常胃组织中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VD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均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结果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VDR均表达于细胞质,胞核基本无表达。2.VD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3.胃癌组织中VDR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之间未见明显相关(P值均大于0.05);其VDR表达与肿瘤各分期、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高分化病人VDR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P<0.05)。4.在生存分析中,VDR阴性患者的1、3年PFS分别为81.3%、75.7%,VDR阳性表患者的1、3年PFS分别96.2%、89.4%,两组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阴性患者的1、3年OS分别为65.1%、53.6%,VDR阳性患者的1、3年OS分别为93.5%、75.3%,两组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胃癌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DR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胞核基本无表达。提示VD类药物对胃癌细胞可能不存在基因途径。2.VDR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低于其在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提示VDR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VDR表达的下降究竟是始于胃癌发生前,还是胃癌发生后导致VDR的下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在胃癌组织中,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VDR的表达逐渐增加,VDR的表达与胃腺癌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VDR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分化程度的依据之一。4.VDR表达阳性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较VDR阴性者明显延长,意味着VDR可以作为胃癌术后的一个有效预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