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疏肝解毒方对慢性HBV携带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补肾疏肝解毒方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慢性HBV携带者提供中医理论基础。  方法:  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和肝病科门诊或住院病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HBV携带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入选的慢性HBV携带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应用补肾疏肝解毒方治疗(补肾疏肝解毒方由云南苦味叶下珠30g、仙灵脾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5g、桃仁10g、甘草5g、虎杖10g、溪黄草30g、刺五加10g组成)。对照组30例应用安慰剂治疗(安慰剂主要成分为藿香、水溶淀粉、无水葡萄糖、食用巧克力棕色素、食用果绿色素、食用柠檬黄色素)。治疗2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HBV-DNA、HBsAg、HBeAg变化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结果:  (1)治疗24周后,治疗组HBV-DNA较治疗前平均下降2.06 lg(IU/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07 lg(IU/ml)(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V-DNA较基线下降>1 lg IU/ml的比例分别为40%(12/30)、10%(3/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BV-DNA较基线下降>2 lg IU/ml的比例分别为16.7%(5/30)、10%(3/3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BV-DNA阴转比例均为3.3%(1/3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补肾疏肝解毒方可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但治疗24周难以实现完全的病毒学应答及HBV-DNA阴转。  (2)在对血清标志物HBeAg的影响方面,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BeAg均值分别为:1117.51 S/Co、1097.67 S/Co,治疗2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BeAg均值分别为823.15 S/Co、1075.45 S/Co,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2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阴转比例分别为6.7%(2/30),3.3%(1/30),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血清学转换比例分别为6.7%(2/30),3.3%(1/30),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补肾疏肝解毒方可有效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HBeAg水平,但治疗24周未能实现有效的HBeAg阴转及HBe Ag血清转换。  (3)在对血清标志物HBsAg的影响方面,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HBsAg取lg均值分别为4.45 IU/ml、4.58 IU/ml,治疗2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 lg IU/ml、0.15 lg IU/ml,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2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BsAg较基线下降>0.5 lg比例分别为23.3%(7/30)、6.67%(2/30),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BsAg较基线下降>1 lg比例分别为13.3%(4/30)、3.33%(1/30), 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HBs Ag阴转比例均为0.0%(0/30),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补肾疏肝解毒方可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HBs Ag水平,但治疗24周难以达到HBsAg阴转。  (4)在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 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补肾疏肝解毒方可改善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症状。  结论:  补肾疏肝解毒方可降低慢性HBV携带者的血清HBV-DNA、HBeAg、HBsAg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可能因试验疗程较短,治疗24周未能实现血清HBV-DNA、HBeAg、HBsAg阴转及HBeAg、HBsAg血清学转换。
其他文献
所有竞争行业的市场大战,总是以价格战开始,以品牌战收官。不少新开餐饮店,更是进入了玩不玩促销都要死的无奈境地。 郑州一家新派信阳菜馆,在餐饮业的寒冬中,却以促销战的名义活了下来。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极具典型意义,值得餐饮人学习和思考……  渔甲一方是一家新派信阳菜馆,位于郑州市英协路与凤鸣路交叉口。2013年底开业时,正赶上高端餐饮集体转型的寒冬期。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家餐饮店仅用一年时间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