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金华种猪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龙游大约克种猪试验和省种猪质量检测中心种猪性能测定资料中达100公斤日龄、校正日增重、饲养期、出生至100公斤日增重、背膘厚、100公斤校正背膘厚、瘦肉率、眼肌面积等指标。根据各种猪场数据情况,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各种固定效应,分别建立各场达100公斤日龄(90公斤日龄)、饲养期、日增重、校正日增重、出生至100公斤日增重、背膘厚、校正至100公斤背膘厚、瘦肉率、眼肌面积等固定效应模型,在方差分析基础上,对影响较大的固定效应各个观察水平进行最小二乘均数(LSM)分析与比较,最后就浙江省种猪测定方案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固定效应方差分析表明,在不同品种中,年度对饲养期、达100Kg日龄(90Kg日龄)、日增重、90公斤日增重、背膘厚、100Kg背膘厚(90Kg背膘厚)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性别对生长性状和背膘厚、100Kg背膘(90Kg背膘厚)、瘦肉率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而对眼肌无显著影响。品种或品系对饲养期、达100Kg日龄(90Kg日龄)、日增重、90Kg日增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背膘厚在长白猪中品系影响不显著,而在杜洛克中品系影响显著。始测体重对饲养期、达100Kg日龄、日增重、100Kg日增重(90Kg日增重)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背膘厚、100Kg背膘厚的影响场内测定与中心测定结果不一致,场内测定始测体重有极显著影响;始测日龄对饲养期、达100Kg日龄有显著影响;测定批次对料重比、饲养期和100Kg日增重有显著影响。主要固定效应不同观察水平下各性状最小二乘均数分析表明,各种猪场在不同性状的选育上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长白猪、大约克新品系、加系大约克在日增重、达100Kg日龄(达90Kg日龄)有显著改进;杜洛克、大约克新品系在背膘厚有显著改进;杜洛克在瘦肉率和眼肌面积上有明显提高。饲养期、日增重、100Kg日增重杜洛克、大约克显著短于长白猪;背膘厚、100Kg背膘厚长白猪最优,料重比杜洛克、大约克显著优于长白猪。90Kg日增重、达90Kg日龄丹系长白最好,高于其它各系,Ⅱ系最低;背膘厚以丹系最薄、美系最厚。杜洛克达100Kg日龄、饲养期美系最长,台系最短,100Kg背膘厚美系、台美 浙 江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系优于台系,瘦肉率、眼肌面积以台美系最高。始测体重应以大于等于25 Kg, 小于3 5 Kg为好;始测日龄低于70 d较好,但始测日龄过小,会影响测定结果, 适宜的始测日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批次间3月份好于9月份。 四期测定表型分析表明,达100 Kg日龄杜洛克最短、长白猪最长;大约克 平均日增重和平均10O* 日增重最高,其次是杜洛克:平均100* 背膘厚均 以杜洛克最优,其次是长白猪。表明我省种猪在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等性状 均具有优良的性能,但在品种、场间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 讨论表明,浙江省己基本形成以中心测定与场内测定相结合的测定制度框 架,现有测定中心实施方案是可行的,但技术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基础设施上 也需要加强投入,组织和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对技术人员应加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