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1979年国际疼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在2011年,我国卫生部发出在我国每所教学医院建立“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条令,该条令强调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的职责,指出临床药师负责提供专业的疼痛药物指导,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疼痛。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约有1400万,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700万,其中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中国大约每年有200万癌症新患者,其中半数以上存在癌性疼痛,且得不到有效的镇痛治疗。1986年WHO开始倡导“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法治疗癌痛。目前在全球广泛推广,且已证实为安全、有效、简单及可行。我国自1990年开始实施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癌痛治疗状况发生一些改善,但是迄今为止尚有一定比例的癌症患者没能有效控制癌痛。癌痛知识缺乏是有效癌痛管理的障碍之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部分人没有受过教育。大多数患者对于癌痛及阿片类止痛药没有足够的认识,直接导致癌痛缓解不足。教育干预提高患者关于癌痛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是必须的。患者教育在消除患者相关性障碍和优化癌痛管理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既往主要是由肿瘤科医生或护理人员进行癌痛患者教育干预工作,研究也证明由医生或护理人员进行的患者教育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但是因为医生临床工作繁重,护理人员人力短缺,在临床上给予患者教育的时间不能保证。作为临床治疗团队的一员,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实施用药教育,促进癌痛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临床药学专业的要求和责任。目的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及止痛知识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用药教育中的作用,为建立临床药师从事癌痛管理的工作模式打下基础。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6所三级甲等医院癌痛病房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的256名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n=128)与对照组(n=128)。为统一教育和调查方法,12名临床药师接受统一培训,每个试验中心有2名临床药师主持此项研究,1名临床药师负责协助患者完成问卷,另1名临床药师负责进行患者教育。在教育干预组的每位患者收到《阿片类止痛药用药指引》、《癌症与疼痛》和《肿瘤患者用药要点及技巧》三本宣教小册子。在4周内,教育干预组的患者接受除常规治疗外由临床药师提供8次30分钟面对面的癌痛知识教育课程。而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癌痛知识、止痛知识、疼痛强度、疼痛影响评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双侧)。结果1.在教育干预组中5例因肿瘤进展死亡,最后有效病例数为123例;对照组中8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6例退出本项研究,最后有效病例数为114例。2.研究对象总的疼痛相关知识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三个入选变量,依次是既往使用止痛剂情况、文化程度、年龄,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0.354,决定系数R2=0.125。3.试验前,对照组和教育干预组的基本情况、疼痛知识得分、止痛药物知识得分、总的疼痛相关知识得分、疼痛强度及疼痛影响的测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试验结束后,两组患者在疼痛和止痛药物知识上都显著增加,在对照组中,总的疼痛相关知识得分从第1次调查时的12.53±2.63上升到第2次调查时的14.62±3.22[t=-7.386,95%CI(-2.659,.1.534),P=0.000],教育干预组中总的疼痛相关知识得分从第1次调查时的12.39±2.55上升到第2调查时的17.92±2.38[t=-23.350,95%CI(-5.988,-5.052),P=0.000].两组第2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14.62±3.22vs17.92±2.38(F=81.681,P=-0.000).在对照组中从未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较之于正在使用或接受过止痛药的患者在总的疼痛相关知识得分增长更明显3.12±3.59vs1.24±2.16(Z=-3.143,P=0.002).5.两组在5个维度的疼痛强度评分均出现显著下降(均P<0.01)。在教育干预组中第2次调查时最严重的疼痛强度[4.22±2.47vs4.81±3.02(F=34.252, p=-0.038)].最常见疼痛强度[2.87±2.22vs3.50±2.69(F=41.211,P=-0.014)].当前疼痛强度[2.41±2.03vs2.94±2.66(F=52.968,P=-0.013)].静息时疼痛强度[2.37±1.95vs2.95±2.64(F=57.396,P=-0.009)].活动时疼痛强度[3.03±2.28vs3.45±2.28(F=56.784,P=0.037)]评分下降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6.两组组内第1次调查和第2次调查比较,患者疼痛影响有显著下降(均P<0.01)。两组组间比较,教育干预对疼痛影响与他人间的关系这一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F=112.277,P=0.102),但对正常工作(F=69.557,P=0.002)、情绪(F=70.194,P=0.037)、行走能力(F=104.280,P=0.016)、日常活动(F=52.292,P=0.013)、睡眠(F=33.985,P=0.010)和生活享受(F=39.093,P=0.040)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大多数癌痛患者缺乏癌痛管理知识,由临床药师实施的用药教育,在增加患者疼痛相关知识,降低疼痛强度和疼痛影响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优化的癌痛管理。研究背景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约有1400万,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70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500万,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重要手段之一,在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轻者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严重者常须中断化疗,导致化疗失败。对化疗毒性的恐惧与对化疗效果的期待,常常使患者陷入“趋-避”的心理冲突。发展临床药学是国内外医院药学工作的一个普遍趋势。在发达国家,45%的医院设有临床药师职位。在中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药学人员的服务职能正由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全程化的药学服务转变。肿瘤临床药学是医院临床药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工作重点之一,肿瘤科特别是癌痛病房已设置肿瘤临床药师,通过临床药师对癌症化疗患者临床药学干预,更好的完成癌症患者的临床化疗。目的通过比较临床药师对癌症化疗患者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的效果,探讨肿瘤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及在癌症化疗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肿瘤科展开本项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155例癌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的分为对照组(76例)和干预组(79例)。干预组的每位患者收到一本《肿瘤患者用药要点及技巧》教育小册子。在2个月内,干预组的患者接受除常规治疗外由临床药师提供每周2次,30分钟临床药学干预课程。而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完成后,进行化疗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问卷、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问卷效果评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结果1.在调查期间对照组中2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2例退出本项研究,最后有效病例数为72例;干预组中2例因肿瘤进展死亡,最后有效病例数为77例。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无显著性差异。2.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化疗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生活质量各分值研究基线上,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在知识(17.71±2.11vs9.94±3.84)、态度(22.04±12.38vs15.64±3.92)、行为(5.69±0.47vs4.82±0.84)分值上出现了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在知识分值上有明显增长[t=-4.219,95%CI(-1.370,-0.491),P=0.000],态度和行为分值无显著增长(均P>0.05)。两组组间在知识、态度、行为分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4.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情感功能分值、整体生活质量分值出现显著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乏力、恶心呕吐、疼痛、失眠、便秘、腹泻分值上显著下降(均P<0.01)。对照组在各个项目分值均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两组组间在情感功能、乏力、恶心呕吐、疼痛、失眠、便秘、腹泻、整体生活质量分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增加患者化疗相关知识,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应对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