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地区差异大,而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设置偏于划一,主流文化占据课程内容绝大部分,对民族地区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区域特色缺少反映。因此,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除了进行一般化的学科教学,还应考虑到民族地区学生自身的独特经验,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色进行适应性教学。从地区特色和学生实际出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就是可以满足民族地区教育这一需求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酉阳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情况的实地考察可以发现,此门课程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认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为此门课程值得开发。另一方面,各学校实际开发情况却零星混乱,甚至处于空白。造成这种思想与行为脱节的问题原因在于,教师普遍课程开发理论薄弱,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匮乏,缺乏符合当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本土化开发流程与模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酉阳民族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符合当地特色地开发,笔者就酉阳县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对可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及体验性资源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筛选,建构了符合酉阳本土特色的课程开发流程,同时提出了以下可供参考的开发模式:从开发的领域上划分,有基于国家指定领域的开发模式、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非指定领域开发模式和指定领域、非指定领域与学科领域的整合开发模式;从与国家和地方提供的“资源包”关系上划分,有省市级资源包本土化模式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模式:从开发的不同主体上划分,有校际联合开发模式、学校社区联合开发模式和同社区不同年级间的协同开发模式。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得到保障,还必须配套考虑转变教育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观念、建设师资队伍及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