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急症。患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接受紧急的治疗措施,所以绝大多数患者会在最近的心脏中心接受诊治。同时,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往往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目前,有关吉林省内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流行病学特点尚无报道。第一部分吉林省主动脉夹层流行病学特征的初步探讨目的:初步探讨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我们通过回顾性的队列研究,初步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吉林省内入院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研究纳入了吉林省内9个行政区共1722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从发病年龄、性别比例、慢性临床合并症以及季节发病特点,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4.7±12.3岁,男性占比66.5%。50-60岁为高发年龄。在季节上,夏季为主动脉夹层的低发季节;冬季和春季患者发病较多,其次是秋季。与国际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ortic dissection,IRAD)和中国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The first registry of aortic dissection of China,Sino-RAD)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IRAD(54.7岁vs.63岁,p<0.001),而略高于Sino-RAD(54.7 vs.51.8,p<0.001)。吉林省年龄≥70岁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IRAD(11.7%vs.38%,p<0.001),而略高于Sino-RAD(11.7%vs.6.5%,p<0.001)。吉林省患者男性比例与IRAD相似(p=0.459),而要低于Sino-RAD(66.5%vs.77.8%,p<0.001)。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与IRAD相似(71%vs.70.2%,p=0.986),而明显高于Sino-RAD(70.2%vs.58.7%,p<0.001)。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与IRAD相似(3.4%vs.5%,p=0.084),而明显高于Sino-RAD(3.4%vs.1.5%,p=0.008)。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二叶型主动脉瓣患病率明显低于IRAD(1.6%vs.3%,p<0.001)。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马凡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低于Sino-RAD(1.2%vs.2.5%,p=0.013)和IRAD(1.2%vs.5%,p<0.001)。此外,在既往主动脉夹层病史、主动脉瘤病史、心脏外科手术史方面,吉林省患者与Sino-RAD和IRAD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夏季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的低谷时期,春、冬季患者发病相对较多。吉林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多种慢性临床合并症患病率与IRAD和Sino-RAD有明显差别。第二部分控制不良的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目的:高血压是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的管理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尚无研究报道。本部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高血压管理与急性主动脉夹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并通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案系统,收集整理了同时间段内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非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信息。根据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非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1:4的随机匹配,得到了急性主动脉夹层组的对照组患者,并提取了相关临床资料。首先,我们对比了急性主动脉夹层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慢性临床合并症的差异,然后选择了两组内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分析了他们在高血压管理方面的差别,从而得到高血压管理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研究期间内,共有825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3300名对照组患者纳入了本部分研究。我们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慢性临床合并症和高血压的管理情况。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我们发现高血压、慢性肾病、马凡综合征、心血管外科手术史和吸烟史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有关。在上述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一个重要的且可控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后续分析了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之间的关系。共有848名对照组的高血压患者和585名主动脉夹层组的高血压患者参与了本部分的研究。我们发现,急性主动脉夹层组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史更长,分级更高,治疗依从性更差,血压控制情况更差。这些因素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存在相关性。结论:高血压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尤其是病史长、高血压分级较高的病人。不规律服药、从未接受治疗和血压控制情况较差的病人可能具有更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病风险。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可能减少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病率。第三部分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评分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心血管外科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且与术后死亡率的增高有关,这一点在累及主动脉的心脏外科手术中尤为明显。早期发现和预防急性肾损伤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本部分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一个方便、实用的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评分。方法:本部分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家独立医院的临床资料,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其中,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326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训练队列,用于危险评分模型的训练。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102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验证队列,用于危险评分模型的外部验证。所有患者数据来自于参与医院的电子病案系统,收集信息具体详见第4章的方法部分。首先,在训练队列中,我们以出现急性肾损伤为预测变量,通过ROC将每一个连续型变量求出一个阈值,再根据该阈值对连续型变量进行二元化转换。然后通过多元逻辑回归筛选出与急性肾损伤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变量,并把每个纳入变量根据回归模型中的相关系数进行赋值,从而得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危险评分模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AUC法进行判定,并通过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危险评分模型的拟合优度。内部验证采用有放回的随机抽样,计算了训练队列的校正AUC。外部验证采用了独立的验证队列,并计算了模型在验证队列中的AUC和拟合优度。结果:多元逻辑回归结果发现年龄、体重指数、白细胞、体外循环时间、存在肾脏假腔供血和围手术期最低血红蛋白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我们得到了一个评分模型,评分涉及的指标包括:1)年龄>45岁计1分;2)体重指数>25 kg/m~2计1分;3)白细胞计数>13.5×10~9/L计2分;4)围手术期最低血红蛋白<100g/L计2分;5)体外循环时间>150min计1分;6)术前存在肾脏的假腔供血计1分。每个患者的评分取值范围为0-8分。通过ROC分析,我们的评分系统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区分度[AUC分别为0.778(95%CI 0.726-0.83)和0.747(95%CI 0.657-0.838)]。校准分析提示,我们的危险评分模型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拟合良好。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危险评分系统。通过预测术后急性肾损伤风险,我们可以对高危患者给予更加密切的围手术期管理,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