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生物学作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DM患者多伴有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根据病因可将糖尿病分为4大类: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迄今为止对于糖尿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根据已有研究可将糖尿病的病因大致归为:种族与遗传因素、长期过度摄食、肥胖因素、精神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等五类。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临床疾病,营养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减少并发症的基础。现今普遍认为,肠内营养支持是患者胃肠道功能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临床通常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将肠内营养制剂分为不同类别,其中,按氮源可分为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短肽型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三大类。由于传统的植物食物原料的氨基酸效价不高、而动物原料又存在诸如禽流感、口蹄疫等安全隐患,为此在研制与开发新型、有效、安全的肠内营养制剂中,氮源的选择开始转向一些新型蛋白质资源,例如蚕蛹蛋白这种药食同源性的优质昆虫蛋白资源。蚕蛹蛋白是一种较为优质的全价蛋白质资源,经酸水解后可得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之比(约0.77)高于WHO/FAO(1973)提出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0.6左右的参考蛋白模式。本研究选用通过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三种蚕蛹蛋白样品作为自制糖尿病用肠内营养制剂的蛋白质来源,包括两种蚕蛹短肽,蚕蛹短肽1(SPP1)和蚕蛹短肽2(SPP2)以及一种蚕蛹蛋白(SPP3),其中蚕蛹短肽的分子量为701.50D,SPP3样品的分子量为19586.03D,按照添加缓释碳水化合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配方原则,再加入其他营养成分包括脂肪(橄榄油粉剂)及碳水化合物(木薯淀粉、玉米淀粉、果糖),对应供能比分别为37.59%和42.22%,并添加膳食纤维9g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分制得含有32种原辅材料的三种肠内营养制剂。将分别以蚕蛹短肽SPP1、蚕蛹短肽SPP2和蚕蛹蛋白SPP3为蛋白质来源的三种肠内营养混悬剂投与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II型糖尿病(T2DM)模型雄性昆明小鼠,3组小鼠用剂量125.4k J/kg/d肠内营养混悬剂支持四周,空白组和对照组小鼠采用普通饲料喂养。每周尾静脉取血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FBG),第三周测定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计算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第四周取小鼠腹腔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并计算HDL/TC值,通过观察小鼠生活状态及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评价肠内营养混悬剂对糖尿病小鼠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以蚕蛹短肽为蛋白源的EN制剂或以蚕蛹蛋白为蛋白质来源的EN制剂均可显著降低T2DM小鼠血糖值,SPP1、SPP2、SPP3组FBG值分别降低了47.47%、38.14%和41.52%,益力佳组仅下降了22.38%。蚕蛹短肽为蛋白源的EN制剂有调节血脂代谢、改善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症状的作用,其中以SPP1蛋白源EN制剂降血糖功效最显著,以SPP2蛋白源EN制剂改善DM小鼠血脂代谢效果最佳。进一步选用作用效果较好的蚕蛹短肽SPP2为蛋白质来源的肠内营养制剂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T2DM小鼠代谢影响的作用机理。以C57BL/6为实验小鼠建立T2DM小鼠模型,DM小鼠分为5组(n=6只,雌雄各半),分别是空白组(A组)、二甲双胍+纯化日粮(PD)组(B组)、苦瓜甙+PD组(C组)、SPP源EN支持组(D组)及SPP源PD组(E组),并随机选取12只(雌雄各半)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F)。各组小鼠采用对应制剂支持四周,空白组及对照组采用PD喂养。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生活状态,每周末测定小鼠体质量(BW)及空腹血糖FBG值、第三周末进行小鼠OGTT实验及淀粉耐量实验(OSTT),第4周末小鼠腹腔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冰台解剖小鼠取肝脏、小肠,试剂盒测定肝脏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及小肠黏膜中α-葡萄糖苷酶(α-glu)的活性。结果发现:SPP-EN制剂可以为糖尿病小鼠提供基本营养需求的同时,还可有效改善DM小鼠生活状态及生活质量;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值(P<0.01);有效缓解糖尿病小鼠餐后血糖的大幅波动,增加DM小鼠淀粉耐量,A(空白组)、B(二甲双胍组)及D(SPP-EN)组的血糖值在整个糖耐量实验中分别下降了21.92%,21.28%及16.69%;蚕蛹短肽源肠内营养制剂还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小鼠血脂紊乱的状况,具有调节小鼠血脂的功效;降低小鼠α-glu活性的作用(P<0.01)和提高HK和PK活性。而该种制剂可以降低DM小鼠血糖的作用机理之一即源于其可降低小鼠小肠黏膜中α-glu活性、提高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