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食管胃结合部癌(esophagogastricjunction carcinoma,EGJC)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食管胃结合部包括胃和食管的一部分,但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表现等方面看,都有其自身的特性。潮汕地区是食管胃结合部癌的高发地区。目前很大部分病患因其起始发病隐蔽,临床表现不明显、组织学分化等级偏低,局部浸润侵袭范围广泛,早期出现远处转移、就诊时已经发展为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癌,这些都导致预后差,其术后5年生存率在20%左右。 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为指导临床的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已有研究证实食管胃结合部癌组织中存在Ki-67、C-erbB-2及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关于其功能以及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目前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但它作为研究食管胃结合部癌生物学特性新的突破点,必将揭示一些以往理论不能解释的生物学现象。 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胃结合部癌组织中Ki-67、C-erbB-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的关系,指导临床高危病例的选择和治疗。同时探讨其异常表达的预后价值。 材料和方法: 材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治疗的1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所有组织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及石蜡包埋。所有病理标本都经HE染色后观察核对均符合组织学诊断标准。收集1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随访资料。 方法: 1.免疫組化染色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染色法(envisionTM法)检测1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组织中的Ki-67、C-erbB-2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分布。 2.统计分析 所有的研究数据均以Excel数据管理软件录入,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 结果: 免疫组化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研究显示:食管胃结合部癌组织中存在Ki-67、C-erbB-2及E-Cadherin的表达。E-Cadherin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未见相关(P>0.05);Ki-67高表达、C-erbB-2(+-+++)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在低分化等级病理组两者表达率高。 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管胃结合部癌中Ki-67、C-erbB-2及E-Cadherin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均无相关(P>0.05);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 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食管胃结合部癌中Ki-67及C-erbB-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等级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的表达强度与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化行为密切相关,E-Cadherin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未见相关。 2.食管胃结合部癌中Ki-67、C-erbB-2及E-Cadherin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相关;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 3.淋巴结转移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