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及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诊断标准依据参考贾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神经病学(2013)》制定:起病突然,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鼻唇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示齿不全,鼓腮漏气,纳入病程在1个月以内,年龄在16-69岁,一侧面瘫的患者。排除脑血管病、桥小脑角、颞骨、腮腺良恶性肿瘤,梅尔克松-罗森塔尔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症,外伤或术后所遗留,妊娠期的周围性面瘫者;两组取穴参照《针灸治疗学(2016)》取穴使用:两组均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双侧合谷,随证配穴;治疗组地仓、颊车采用互透提拉针法,对照组地仓、颊车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方法。留针时间为25分钟。每1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为1个月。使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ouse-Brackmann,H-B)、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面部残疾指数评分FDI(躯体功能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65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纳入60例,脱落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侧,病因,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Portmann量表得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Portmann评分量表分别过第1周后有差异,而在治疗第2周,第3周和第4周没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ortmann量表4周与基线的差异比较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第0周Portmann量表评分两组之间的差值为(15.13±1.89),而在第4周(14.80±1.81)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和单纯常规针刺法都能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症状,但是数据显示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的疗效可能不优于常规针刺法。3.H-B量表等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经过4周的疗程两组的患者H-B量表有差异,两组患者在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HB量表等级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的疗程两组的患者H-B量表有差异,提示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方法。4.两组FDI量表得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间基线FDIP(躯体功能)量表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而治疗组、对照组间两组FDIS(社会生活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FDIP在治疗第0与第4周的差值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与基线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FDIS量表治疗第0周与第4周的差值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与基线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方法。5.两组间通过HB量表等级疗效比较治疗组中转成Ⅰ级(正常)29例(96.7%),未转为Ⅰ级1例(3.3%),对照组中转移为Ⅰ级(正常)22例(73.3%),未转为Ⅰ级8例(26.7%)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地仓颊车互投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结论:1.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和单纯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疗效。2.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在改善周围性面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可能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