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经过改革,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倾向于分离模式,因而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利润与纳税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争议。但是在有关会计-税收差异的研究中,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在制度因素以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可能影响会计-税收差异的可操纵因素,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否对二者差异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本文首先综述国内外学者针对会计-税收差异和盈余管理动机的相关研究,然后,对会计-税收差异和盈余管理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把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分为基于财务报告动机和基于避税动机,进而分析了这两种动机对会计-税收差异的不同影响,接着对会计-税收差异与一系列盈余管理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描述性统计的结果表明,会计-税收差异的规模效应非常显著,而且在各个行业中的分布并不均衡,但与针对美国市场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的是,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小于应税收益。回归分析表明,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会计-税收差异与税率高低所代表的避税动机、股权再融资的动机以及防亏扭亏保牌的动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税率数量所代表的避税动机并没有通过相关的检验,这有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免税期等其他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法达到降低整体税负的目的,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避税动机一般发生在中小企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他们会更多的关注在资本市场的筹集资金情况,加之2008年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的避税动机并不明显。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大额的的会计-税收差异,从加强制度协调和控制盈余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发现大额的会计-税收差异除了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财务报告动机有关外,还与避税动机有着一定的联系。这深化了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研究程度,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加强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协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控制盈余管理来改变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过度分离的现状,而且对政府机构与证券监管部门合作治理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