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P2P网贷市场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截至2015年底,我国P2P网贷规模进一步扩大,运营平台达到2595家,全年网贷成交量接近1万亿元。P2P网络借贷极大满足了我国民间融资和投资需求,在提升金融普惠化和阳光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P2P网络借贷高速发展的同时其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是目前我国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征信数据相对匮乏,网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引发了金融歧视问题,制约着我国网贷市场的融资效率。回顾前人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信息披露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针对信息披露对融资绩效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探究风险等级、借款人个人特征等披露信息如何对融资绩效产生影响?网贷平台风险评级背后的信用指标体系具体会对融资绩效产生哪些影响?平台信息披露程度是否能够缓解金融歧视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研究P2P网贷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背景知识,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假设,并从信息不对称理论框架出发对研究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我国拍拍贷网贷平台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平台真实借贷交易数据,从是否获贷和融资成本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OLS回归模型,探究风险评级、借款人个人特征等借款订单披露信息对融资绩效的影响。进一步,为深入研究风险评级背后的信用指标体系具体对融资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在Logistic回归模型和OLS回归模型中分解风险评级变量加入认证信息、借入信用分、借出信用分、资料评分、是否通过预审等信用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在前两部分研究基础上,本文将风险等级作为信息披露等级划分依据,将风险等级作为控制变量,分组研究不同风险等级下Logistic回归模型中借款人性别、身份、年龄等个人特征信息对是否获贷的影响变化,来检验信息披露程度是否能够缓解网贷市场中的金融歧视问题。本文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本文发现风险等级是影响借款人融资结果的重要因素,且与借款利率、金额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高风险和借款利率的交互项对获贷概率有正向作用,而高风险和借款金额的交互项对获贷概率有负向作用,因此高风险的借款人可以通过提升借款利率并适当降低借款金额来提升获贷概率;同时,在网贷总体市场中存在着身份和年龄偏见,而不存在性别歧视问题;此外,借款人上传照片会提升获贷概率,但借款利率会更高,本文认为其在利率设定上并不合理,可以适当降低借款利率。第二、本文进一步探究信用指标体系对融资绩效的影响中发现,认证指标中身份认证对提升获贷概率、降低融资成本有重要作用;手机认证对获贷概率影响并不显著,该认证机制需要改进;通过视频认证和学历认证的借款人对利率设置并不合理,可以适当降低借款利率。本文还发现良好的借款和投资历史行为确实可以充当声誉的作用对融资结果产生影响,增加借款获贷概率。此外,通过预审会提升获贷概率,并降低借款利率。第三、本文发现随着风险等级的降低,借款人身份、年龄的影响作用将变低,在低风险等级下年龄、性别和身份等各种标签的影响作用均变为不显著,这表明平台信息披露程度对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身份歧视等金融歧视问题确实有一定缓解作用。本文研究在理论创新和管理启示上均具有一定意义,既丰富了我国P2P网贷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也将为市场监管者、P2P运营平台以及网贷用户提供一些有益的管理建议。这对完善和规范P2P网贷市场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实践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