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文学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报告以十九世纪英籍作家弗雷德里克·马里亚特(Frederick Marryat)的海洋小说《海军候补生伊锡先生》(Mr Midshipman Easy)的汉译实践为基础,运用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了该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方法,旨在为今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翻译提供参考。实践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接着,就本实践项目的译前人员安排和资料收集、理论指导和文本特点,翻译实践的过程以及译后校稿进行了描述。在翻译之前,译者通过阅读平行文本、搜索资料等,对小说进行初步了解。本次汉译实践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功能对等理论认为,译者要用目的语自然且对等地再现源语信息。最理想的对等应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基本一致。小说作为最具对话性的文学体裁,其对话的翻译应尽可能再现原作中人物的特点,让译文读者对译作中的人物理解与原作读者对原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尽可能相同。本报告通过对该小说对话文本的分析,总结了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其一是小说的对话用词口语化,多重复和简单句;其二是对话具有典型的个性化特征,即作者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传达人物的情感。最后,本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探讨了小说对话翻译中可以运用的具体方法。译者在翻译小说对话时,为实现词汇层面的对等,运用了简洁、口语化的语言再现原对话的口语化特征,通过增加语气助词和程度副词来体现人物的特点;为实现对话句法层面的对等,译者采取了重组句子结构,多用汉语短句的方法,使译文符合汉语口语表达习惯。同时,通过省略主语和称谓语,译文既能简洁凝练又能体现人物个性;将陈述句转换为汉语的疑问句来体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小说人物对话的翻译既要再现原作语言风格,又要还原原作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功能对等理论为这一翻译目的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译者在翻译小说对话时,要注意汉语的行文习惯,分析人物的特点,通过语调、语气来体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由于笔者能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有限,以及本翻译团队未能及时建立相关语料库等原因,本次翻译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提出的翻译方法还有待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