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而备受关注。正极材料影响着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也因此成为研究热点。Na3V2(PO4)3材料具有典型的NASICON结构和开放性的骨架结构,电压平台适中,理论比能量高,热稳定性好,是很有前景的室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在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溶液法与烧结法相结合制备出Na3V2(PO4)3正极材料,随后分别采用热分解葡萄糖和化学气相沉积乙二醇对Na3V2(PO4)3正极材料进行改性。通过碳硫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出的正极材料的碳含量,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用蓝电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 采用溶液法与烧结法相结合制备了Na3V2(PO4)3正极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成的材料主相是Na3V2(PO4)3,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Na3V2(PO4)3材料的结构几乎没有影响。烧结温度为700℃,保温8h时合成的Na3V2(PO4)3电化学性能最佳。0.1C恒流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5.6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0.71%,颗粒团聚严重,材料的的氧化还原能力变差,动力学行为严重变缓,导致容量衰减快。 由于Na3V2(PO4)3自身的电子导电率低,因此合成的Na3V2(PO4)3正极材料比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鉴于Na3V2(PO4)3自身的缺陷,本文通过如下两种途径对其改性。 一是通过有机物葡萄糖的热分解引入残余碳掺杂来提高 Na3V2(PO4)3的电化学性能。在合成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葡萄糖(4.5%,6.5%,8.5%)制备出有残余碳掺杂的Na3V2(PO4)3/C正极材料。与未掺杂碳的Na3V2(PO4)3相比,残余碳掺杂的Na3V2(PO4)3/C正极材料在容量、循环稳定性、动力学方面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葡萄糖添加量为6.5%制备出的Na3V2(PO4)3/C正极材料的比容量达102.4mAh/g,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9.4%。该样品颗粒的粒径为微米级,分布不均,有层片状的物质存在。该样品在0.2,0.5,1,2,5C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7.1,87.9,76.3,61.9,44.5mAh/g。 二是以乙二醇为碳源,利用简单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 Na3V2(PO4)3进行表面碳包覆处理合成Na3V2(PO4)3/C正极材料来提高电化学性能。合成的样品颗粒尺寸为微米级,分布较均匀。通过表面碳包覆,0.1C时放电比容量可达111.9mAh/g,高于Na3V2(PO4)3的95.6mAh/g,极化电压变小,动力学性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