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 1867-1931)是20世纪初享誉英国文坛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前曾声名远播,但死后却一度声名寂寥。《老妇谭》(1908)出版之后,贝氏曾一度认为他“再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了”。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多数英美批评家对其随后出版的作品《克雷亨格》(1910)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面世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部作品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不过,尽管有少数评论家提及了小说中的代际问题,但并未进一步深入探讨代际问题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刻社会历史内涵以及所体现出的社会伦理秩序及意义。代际伦理是一种较新的伦理维度,它是从纵向的角度即代际关系的维度来反映和体现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伦理形态。从广义上来说,代际关系是指包括家庭代际关系在内的社会代际关系;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由共同生活的两代及两代以上的人构成的纵向的家庭关系。家庭代际伦理就是调试这种关系的伦理规范。《克雷亨格》以父子关系为主线,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工业化城镇“五镇”人们的生活,揭示了隐藏在当时社会家庭代际伦理关系背后的社会矛盾和思想文化危机。本文以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社会的变迁为特定历史背景和语境因素,以“秩序”为关键词,以父子关系为切入点,从儿子对父亲的“认同”、“反抗”和“颠覆”三个方面对小说《克雷亨格》的家庭代际伦理主题进行了解读,从而呈现其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继导论部分介绍了有关作品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之后,论文首先分析了儿子对父亲的顺从和妥协。在维多利亚社会“严肃道德”的旗帜下,无法靠自身改变命运的儿子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父亲所代表的维多利亚父权制秩序和权威。接着分析了父子之间的冲突及其原因。而这种冲突与对抗意味着儿子对父亲所象征的秩序和权威的反抗和疏离。最后分析了儿子对父亲所代表的伦理道德秩序的颠覆。儿子颠覆了父亲“守财奴式”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以及自私、专制的父亲形象。结论部分阐明了父子冲突不仅是家庭内部的代际冲突,更重要的是父子所象征的新旧社会伦理秩序之间的冲突。工业革命在维多利亚时代达到了一个巅峰,小说《克雷亨格》正是通过对父子关系演变的描述呈现了工业革命高潮时期的代际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