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近年来中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难一再成为热点与焦点问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问题再次引起广大学者的兴趣。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提高就业水平的作用在下降,笔者的测算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存在低估。因此采用就业弹性的定义法,从全国总体、分产业、分区域、分城乡估计中国就业弹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提高就业弹性的措施。中国GDP增长的就业弹性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保持了0.4左右的水平,进入90年代却持续走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出不一致,一、二产业经济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相对较高,可见第三产业仍然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力量;但城乡就业弹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城镇就业弹性不低而且在上升,农村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同时,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近年来就业弹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就业弹性总体偏低且逐年下降,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追求经济增长效率与效益的结果。然而就业弹性影响因素分析却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产业结构调整与进一步升级优化,必将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恰恰集中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较大;其次中国就业弹性被低估以及存在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冗余人员,随着国企改革的完成,城镇冗余人员被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必然会提高;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促进中国就业的增长,从而提高就业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