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一直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单位产值能耗极高,因此急需提高我国能源经济效率。我国地域广袤,各地的资源禀赋差异很大,造就了较大的地区性差异。本文的目的在于,在考虑各区域的空间特征和效率差异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聚类分析方法对能源经济效率区域进行划分来表征各区域的空间同质性特征,对我国的能源经济效率进行分析,使得得出的结果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通过对能源经济效率定义的分析,认为影响能源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工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价格。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以能源经济效率为考察核心,首先将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划分成能源经济效率高、中、低三类区域。通过使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能源经济效率的长期均衡模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变量因素在长期和短期对各区域能源经济效率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以达到提高能源经济效率的目的。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影响能源经济效率的五个因素中,技术进步只对能源经济效率的长期均衡有影响,其他因素在长期和短期均有影响;第二,产业结构对三类区域的能源经济效率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均有影响,高能效区域能源经济效率受该因素的影响最大;第三,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长期和短期对低能效区域的影响都是最大的:第四,能源价格短期只对高能效区域的能源经济效率有波动性影响,长期来看,中能效区域的能源经济效率受该因素的影响最大;第五,能源经济效率的短期波动还受到误差值的影响,低能效区域的误差修正项系数最大,能源经济效率偏离均衡后回到均衡水平的速度是最快的。同时,为考察我国“十二五”节能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本文首次使用了VAR模型对我国“十二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末,我国可以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