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旋流气液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h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高效分离装备的兴起,根据陆上与水下气液分离的工作环境,对第一代柱状二级旋流气液分离器进行改进,分别提出适用于陆上分离的柱状二级旋流气液分离器A型与适用于水下分离的柱状二级旋流气液分离器B型设计方案。该分离器基于传统旋流气液分离器,通过延长升气管为气液两相提供分离场所,继而充分利用一级旋流的剩余动能使其在升气管中形成二级旋流,以此进一步提高气液两相分离效率。以多相流中气液两相流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柱状二级旋流气液分离器A、B型两种结构在不同入口结构下的流场特性与分离特性进行探究,尤其对分离器在低气液比的特殊工况下的工作特性进行着重分析。该研究对国内高效气液分离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具有借鉴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经过对国内外不同类型旋流气液分离装备的充分调研,对第一代柱状二级旋流气液分离器进行6处改进,使其生产成本更为经济、对现代气液分离与集输要求更加适应。同时增加了水下分离设备的改进方案,排液管的内置使得分离之后的气、液两相均可从分离器顶部排出,较大程度节省了水下海床开挖的施工量。从柱状旋流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恶化的根本原因着手,以液滴在气相旋流场中的破碎特性为切入点,揭示了液滴从切向入口进入分离器之后通过气相出口直接逃逸为此类分离器性能恶化的根本原因,而非液滴在分离器内部受旋流剪切继而破碎。基于上述理论,根据分离器较为规则的结构形状将Navier-Stocks方程所在坐标系进行转换,对分离器内部气相旋流场的压力分布进行数学建模,同时归纳出分离器筒体直径设计的参照标准。模型建立之后与已有实验结果对照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主分离区的剥离作为简化手段,采用ANSYS ICEM进行更加规则的流体域网格划分,通过ANSYS Fluent进行数值迭代计算,对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在不同入口结构与分离器类型下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表明切向入口缩颈比的增加(即切向入口截面积增加)对分离器内部的气相流场具有稳流作用,0.2的入口缩颈比不应采用且入口缩颈比为0.7以上时分离器内部流场最为稳定。分离器内置排液管之后增加了其外壁面带来的壁面摩阻效应,故内置排液管的B型分离器结构在各个截面上的速度均小于其他结构。内置排液管与入口缩颈比过小均可使得分离器入口处的动能无法顺利传至底部,因此在分离器底部会产生气相空间的反向运移。采用实验研究的手段,对柱状二级旋流气液分离器在低气液比的特殊工况条件下的工作特性进行重点研究,并着重对其压降变化特性以及入口段流动形态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归纳出2大类、7小类的入口段流动形态,并结合捕捉的压降信号对入口段流动形态的演化进行分析。提出分离器整体压降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波形分析、离散分析及定量分析,由分析结果归纳并提出针对柱状二级旋流气液分离器在低气液比的特殊工况下通过压降信号来判断其入口段流动形态的10项准则。此项工作为该分离器的自控系统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同时为分离器的安全运营以及事故预判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零维碳基荧光纳米材料,如碳点(carbon dots,CDs)、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是荧光纳米材料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相比较其他荧光纳米材料,如有机小分子纳米材料、半导体量子点、贵金属荧光纳米簇等,具有成本低、毒性低、溶解性好、环境友好、生物相容性好、荧光信号稳定等诸多优越性质。因此,零维碳基荧光纳米材料被广泛运用在传感检测、生物成像(细胞、活体)
营17断块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东营穹隆背斜带的北侧。本文充分利用了岩心、测井和录井资料,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识别、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沙河街组二段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通过对营17断块沙河街组二段的地层精细划分和对比研究,研究区地层东高、西低。沙二下亚段的地层起伏程度大,上亚段地层起伏程度相对较小;根据沉积相标志与测井相识别出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类型,确定砂体展布规律及沉积微相分布特征,研究区内
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包括砂岩和碳酸盐岩气田,其中砂岩气藏具有超深、高温高压、高含蜡等特点,同时含有CL-、CO2等酸性腐蚀性介质,实际进站温度比开发方案预测高20℃,从而导致脱水脱烃处理达不到设计规模、集输与处理系统腐蚀严重等问题,为气田运行带来很大安全隐患;碳酸盐岩缝洞型气藏具有连通性差,油、气、水关系复杂,单井产量递减快、生命周期短等特点,油井产能、稳产时间等关键设计指标较难准确预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荀子》又云: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世间事,大抵都可以在"变"与"不变"间探究其原理。回顾中共党史,入党誓词先后有过数次修改,这是其"变"。而每一版誓词中,"纪律"二字都是被着重强调的关键词,这是其"不变"。从创立第一天起,纪律建设就一直是中共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党之初,中共即以严格的纪律和规矩立党。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只
期刊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油气成藏期的研究有助于恢复油气成藏过程。本文综合利用地质、地化、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烃源岩生烃史,结合储层埋藏史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综合确定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成藏期,明确不同地区油气成藏期的差异。研究区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烃源岩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在满加尔坳陷和阿瓦提坳陷,加里东中-后期、海西中期和燕山晚期-喜山期是其三次主生烃期,满加尔坳
黄河冲积粉土遍布山东省多个地区并且多属于C组铁路路堤填料,根据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必须经过改良后才可使用。本文针对木质素-石灰改良黄河冲积粉土,进行了一系列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动应力、改良剂配比、围压和压实度对木质素-石灰改良黄河冲积粉土累积塑性变形、滞回圈和回弹模量的影响;分别应用安定理论和能量耗散理论,对试验试样的安定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不同安定状态的试样,建立了能够体现其应变发展特点的
随着国内外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构造调节带作为一种重要的油藏控制单元逐渐被专家学者重视。惠民凹陷位于济阳坳陷西南部,内部断层十分发育,多性质、多方向、多期次活动的断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调节带,控制了油气的运聚成藏与时空分布。本论文利用惠民凹陷三维地震、钻井、录测井、油气藏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对构造调节带进行了识别和划分,并分析其发育演化特征,建立了演化模式。基于典型区带的系统解剖,明确不同类型
裂缝作为油气存储空间与运移通道对非常规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由于储层中发育裂缝,不同方位观测下地震响应特征出现差异,基于地震响应的方位各向异性,可构建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对储层裂缝进行预测。传统储层裂缝预测方法仅局限于小炮检距范围的方位地震响应特征,进而造成深部层系储层裂缝预测精度较低。因此,发展适用于深部层系裂缝型储层方位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考虑弹性参数扰动项对纵波
随着国内外油气田勘探开发市场的不断拓展和国际石油形势的日益严峻,山地、沙漠等复杂地区成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深层油气勘探也日趋成为国内外地球物理学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但是,上述两种情况下地震数据有效信号较弱,信噪比较低,对数据的优质成像难度较大。共反射面元叠加和CRS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在对数据信噪比带来提升的同时,可解决弱信号同相轴识别困难所导致的速度建模难题,能在低信噪比数据勘探及深
发动机的增压小型化使燃烧过程中易形成爆震,对使用燃料的抗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醇类燃料作为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较高辛烷值,且有益于清洁燃烧,所以本文基于甲醇和乙醇这两种低碳醇,结合三维小型化发动机模型,模拟醇类燃料对于汽油机爆震燃烧的影响,并对比两者抗爆性的优劣。本文首先在在Chemkin-Pro软件中建立定容绝热的燃烧模型计算醇类和汽油混合物的点火滞燃期,采用层流火焰速度计算模型获得醇类对汽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