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像学改变的癫痫脑部结构变化的磁共振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癫痫(epilepsy)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据世界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35/10万/年,患病率为5‰,全世界总的癫痫病人数估计达到3000万。我国每年有45万新癫痫病人发生,而总数约达900万,其中约60%~80%癫痫病人经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发作可得到控制,约60%病人通过治疗可完全缓解,但是,有一部分病人对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称之为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类型,约70%~80%TLE为以神经元丢失和胶质增生为特征的内侧海马硬化,但亦有10%颞叶癫痫无影像学改变。对于临床顽固性TLE的患者,惟一的治疗方法是致痫灶外科手术切除。这种方法将癫痫的治愈率上升90%,但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在术前对致痫灶的精确定位。随着影像学等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致痫灶的精确定位越来越高,近年出现的PET-CT对TLE诊断和致痫灶的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尚存在局限性。常规MRI被认为是确定致痫灶的较好的成像技术,但对无形态学改变的癫痫灶的显示和发现很不敏感。本研究试图采用高分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无影像学改变的TLE患者及正常人的脑部结构进行研究,寻找与正常人有差异的结构,作为癫痫治疗的靶结构,为TLE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新的依据。无影像学改变的颞叶癫痫全脑灰质体积测量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optimized morphometry, VBM)及基于统计参数图的个体脑结构分析(individual brain atlases using SPM,IBASPM)软件,分析无影像学改变的颞叶癫痫患者全脑灰质结构的改变。方法:对30例颞叶癫痫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行全脑扫描,扫描序列为磁化快速梯度回波(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MPRAGE)扫描序列,获得高分辨T1WI图像,数据分析采用以SPM5(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5)软件包为基础的VBM及IBASPM技术进行处理,利用SPSS16.0,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BM显示癫痫组的双侧扣带前回、右侧扣带中回、左侧丘脑、双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上回及右侧颞下回不同程度的灰质密度减少,癫痫组灰质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的左侧扣带前回、右侧扣带前、中回、左侧颞上回及右侧颞下回灰质密度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的左侧丘脑、双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灰质密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VBM及IBASPM技术,说明无影像学改变的颞叶癫痫灰质总体积明显减小,显示了局灶灰质密度改变的脑区,提示了病变的主要部位,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信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