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自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因为其生长速度快,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同时又因为其表现出对盐碱水体较强的耐受性,可以作为耐盐碱养殖品种改良的候选材料。本论文首先评价了尼罗罗非鱼耐盐碱选育三代鱼苗盐碱耐受性及鱼种盐碱生长指标;进一步研究在碳酸盐碱胁迫下,尼罗罗非鱼氨代谢途径(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和尿素代谢途径)时序以及鳃组织Rh蛋白的氨转运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评估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三代的盐碱耐受性能和生长性能,在淡水水箱(0.6 m×0.4 m×0.5 m)中,进行了盐碱选育三代鱼苗与对照组(非选育群体)盐、碱慢性致死比较试验;同时在户外水泥池(6.0 m×5.0 m×1.6 m)中,设置淡水组、盐度组(10 g/L)、盐碱混合组(10,2)g/L、(10,4)g/L和(10,6)g/L(分别用S0A0、S10A0、S10A2、S10A4和S10A6表示),比较了选育三代鱼种在不同盐碱环境中的生长特性。慢性致死试验结果表明,选育三代与对照组的半致死盐度分别为39.63±2.12 g/L、31.42±2.42 g/L,半致死碱度分别为13.94±0.25 g/L、11.26±0.15 g/L。60 d的生长试验表明,在S10A0、S10A2、S10A4、S10A6组中,随着碱浓度的逐步增加,选育三代与对照组日均质量增加率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条件下,选育三代的日均质量增加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为了解罗非鱼在碱水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氨代谢机制,将在2、4、6 g/L Na HCO3碳酸盐碱水环境中进行急性胁迫。检测胁迫72 h内的血氨浓度,肝、肾、鳃组织及水体、尿液、血液尿素浓度,肝、脑、鳃谷氨酰胺(Gln)浓度,肝、脑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肝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组织中GS、CPS、谷氨酰胺酶(GLS)基因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急性胁迫下血氨浓度上升,于12h到达峰值。随着血氨升高,各组织中的尿素浓度0-6 h快速升高,CPS活性0-2 h快速升高,基因相对表达量0-24 h升高,表明尿素代谢途径0-6 h内启动。肝谷氨酰胺浓度0-6 h快速升高到达峰值,肝GS活性0-6 h和12-24 h快速升高,组织中GS、GLS基因相对表达量在0-24 h升高,表明谷氨酰胺代谢途径0-6 h内启动。结果表明,在碳酸盐碱胁迫后,尼罗罗非鱼0-6h内同时启动了尿素代谢途径与谷氨酰胺代谢途径,共同参与血氨调节过程。(3)为了解碳酸盐碱环境下罗非鱼氨转运途径,将尼罗罗非鱼同时进行急性碱度胁迫(2、4、6 g/L)和慢性碱度胁迫,检测胁迫后120h内的血氨浓度,鳃组织中Rhag、Rhbg、Rhcg1和Rhcg2基因m RNA表达变化,并观察鳃组织中Rh糖蛋白的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结果表明,急性碱度胁迫下,血氨在12 h内快速升高到达峰值,四种Rh基因表达量升高,并于24 h到达峰值;慢性碱胁迫组血氨浓度处于波动,四种Rh基因的表达量均维持在较高表达水平,表明Rh蛋白均可能参与血氨浓度调节。在胁迫24 h,Rhcg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基因。急性、慢性胁迫组得鳃组织中,均发现Rhag、Rhbg和Rhcg有阳性反应,且随碱度升高,阳性反应增强。结果表明,在碱胁迫环境下,尼罗罗非鱼会增强Rh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参与氨转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