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与GDP比例关系的预测及趋势研究

来源 :北京物资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ganle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五”、“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物流作为经济活动的内在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再到前两年的“物流热”,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物流活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今物流活动已经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地区、国民经济乃至全球范围内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社会物流成本及其占GDP的比重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这一方面源于社会物流成本是国民经济活动支出中的一个较大组成部分,一方面源于它被认为是评价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本文根据我国过去十五年的物流统计数据及相关的国民经济发展数据,首先对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发展变化及两个指标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两个指标间具有强线性关系,通过适当的统计方法得出关系方程,再由关系方程变换得到物流成本与GDP比值的预测方程,根据历史数据做出适当假设,对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与GDP比值进行数字预测,预测结果为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例为18.5%,2007年这个比值为18.3%。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利用逻辑关系推导出使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条件是社会物流成本环比发展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发展速度,并对模型及预测结果进一步讨论。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社会物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对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减缓物流成本发展速度的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即在我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缓慢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提高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降低库存,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优化第二产业产值构成,来达到预期目的。 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例受一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影响,也受其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在考虑我国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下所得出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全球背景下,技术创新日益复杂,企业的竞争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与风险。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和知识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企业核心能力范围,需要跨越原有技术边界进行技术知识搜索,弥补内部技术知识的不足。研发联盟能够有效的整合伙伴企业间的技术、知识和信息等创新资源,成为企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技术多元化作为企业资源组合的方式成为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企业运营中开始广泛应用。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
近几十年来,社会及市场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政府环境立法的不断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网络直销的快速发展,供应链中买家地位的提升等。这些因素促进了逆向物流的产生与
企业在追求低成本与高效率的过程中,会有选择地参与全球采购,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有价值的资源。采购与配送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联合补货策略优势凸显
数据挖掘,也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而关联规则是其6种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