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国际、国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在地区经济发展上面临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尤其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历史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又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所以此次西部开发具有不同于过去西部开发的特点,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指导西部大开发工作时强调: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思路。这就需要我们从新探索和研究西部开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认为,根据西部的实际情况,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西部如何创造经济竞争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就是一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新思路。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区域优势理论的分析入手,重点探索90年代以来,以波特为代表提出的区域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结合我国建国后,关于区域优势问题的理论演变过程,和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如何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的角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所谓区域优势,本文只限于对区域经济优势的分析,而不涉及区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有学者对区域优势的理解是:“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条件,这种区位因素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某些企业吸引过来,从而促成地区经济发展。”①可见,他们把区域优势视为某地区所具备的条件及其空间经济聚集力,但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区域优势有两种主要的内涵,一种是区域比较优势,即不同地区的区位和生产要素等条件差别<WP=3>形成的分工和贸易方面的相对优势;另一种是区域竞争优势,即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企业、产业和市场等各种因素,通过合理的配置而产生的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经济学家们在研究方法和对象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将区域优势理论的发展和深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简单萌芽阶段,这段时期以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以及杜能和韦伯等人的古典区位理论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综合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波斯纳、弗农等,他们开始结合宏观经济问题,深化和拓展了过去的区域优势理论;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系统完善阶段,其代表人物和理论包括: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及波特和阿瑟等人的群落理论。这段时期的突出贡献在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重新思考,并较系统地提出了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理论。在综合分析了区域优势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后,笔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为基础,对李嘉图、俄林和弗农为代表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波特为代表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企业群落理论展开了较深入的分析,力图揭示比较优势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实用性、时效性和一定的科学性的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竞争优势理论的出现正好克服了这种局限性,为创建区域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围绕竞争优势理论,本文较深入和全面地探讨了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企业群落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综合分析了区域竞争优势理论的特点和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曾作为里根总统设立的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成员的麦克·波特创立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又称“波特菱形理论”。他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具有贸易和分工等方面的优势,是因为具有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不是仅来自要素禀赋或技术差异,也不是简单地从国<WP=4>际或区际贸易中获得的,而是来自要素、需求、企业和产业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信息技术和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波特等经济学家们又发现了形成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的载体:企业(产业)群落,于是,开始结合区位理论和竞争优势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产业)群落问题。所谓企业(产业)群落,系指集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并在业务上有密切关联的一群公司和在特定领域相关的机构(Porter,1998)。90年代中后期至今,围绕如何创造地区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学界对企业(产业)群落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认为区域竞争优势理论中包含了动态性、创新性、系统性、区域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对这些特征的认识为系统分析区域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何建立我国西部地区竞争优势和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地区分工和地区经济开发有较大影响,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往往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和阐述区域间,尤其是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分工关系。改革前,即从建国初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里,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是使东西部经济得到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均衡布局,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