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牙周炎和全身多系统疾病和状况的相关关系,牙周炎和病毒性肝炎均是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炎症,为了提供两者之间可能的病理改变相关性提供依据,本文对仅患有牙周炎患者和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的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文选取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的牙周炎患者272例,为实验组;选取在口腔科门诊的牙周炎患者28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数据进行收集,分别观测两组患者的除智齿以外的28颗牙,进行牙周检查表记录。其中检查表记录内容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水平(attachment loss,AL)、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和根分叉病变程度(furcation involvement,FI)。患者根据牙周状况分为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以及重度牙周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对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患者,在治疗后一个月、治疗后三个月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分别对实验组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患者在初诊、治疗后一个月、治疗后三个月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本文选取对照组的患者分别为:轻度牙周炎120例、中度牙周炎96例、重度牙周炎73例;实验组:轻度牙周炎122例、中度牙周炎98例、重度牙周炎52例。治疗后一个月与治疗后三个月后,轻度牙周炎患者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根分叉病变程度、出血指数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度牙周炎与重度牙周炎患者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了牙周探诊深度(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轻度牙周炎患者中,在实验组的轻度牙周炎患者中,治疗后一个月各指标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度牙周炎患者中,治疗后一个月各指标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个月各项指标持续下降,其中除了根分叉病变、附着丧失水平,其余各项指标均下降明显。在实验组重度牙周炎患者中,在实验组的重度牙周炎患者中,治疗后一个月各指标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个月各项指标持续下降,其中除了根分叉病变程度,其余各指标均下降明显。结论1、经牙周系统治疗三个月后,HBV/HCV中度、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仍明显比单纯性牙周炎患者差,提示HBV/HCV牙周炎患者牙周破坏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上合并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患者,除进行牙周系统性治疗外,还应进行全身疾病治疗。2、HBV/HCV牙周炎患者在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后三个月,其牙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提示HBV/HCV牙周炎患者在行肝移植手术前常规进行牙周治疗后对炎症控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