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从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开发的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SSR引物,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海棠资源圃中保存的33份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Rehd.]种质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进行倍性检测,旨在从DNA分子水平揭示湖北海棠种内的遗传多样性,为湖北海棠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以及起源进化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所用的材料包括来自鄂西地区的兴山湖北海棠、房县湖北海棠、龙王湖北海棠、鹤峰湖北海棠、宣恩湖北海棠以及来自山东临沂的平邑甜茶共6个类型33份种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材料在17个SSR位点上扩增到12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7.12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8.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6,表明湖北海棠种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17对SSR引物中除了GD15、GD162和Z71981外的14对引物任一对引物均可区分所有的供试基因型。但供试材料中只鉴定出6个基因型:兴山的18份种质为同一基因型;鹤峰的2份种质为同一基因型;宣恩的两份种质也为同一基因型;房县4份种质为同一基因型;建始的1份种质基因型和房县相同;竹溪龙王的3份种质中两份相同,具有独特的基因型,另一份龙王3号基因型跟房县相同;平邑甜茶具有独特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资源圃中保存大量同物异名种质。3.用NTSYS 2.10软件进行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63处,33份湖北海棠种质可被分为2组,兴山湖北海棠和鹤峰湖北海棠的共20份种质以相似系数0.71聚为一组,房县湖北海棠与宣恩湖北海棠以0.75的相似系数首先聚类,然后和龙王湖北海棠聚类,相似系数为0.72,最后和平邑甜茶以相似系数为0.67聚为一类。聚类结果表明了各类型湖北海棠之间的亲缘关系。4.用流式细胞仪对供试材料的倍性检测结果表明均为三倍体,未发现二倍体。关于湖北海棠种内是否存在二倍体及湖北海棠的起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