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PC-ST-NC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海大桥桥墩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且桥墩受到的冲刷、腐蚀等病害日趋严重。大量的既有研究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强的耐腐蚀、防冲刷能力,若将其作为保护层,则有望从根本上提高桥墩的耐久性。为此提出一种采用预制的外包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的钢管(Steel Tube,简称ST)作为免拆模板,并内浇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简称NC)的桥墩结构(简称为UHPC-ST-NC组合桥墩)。开展不同设计参数的UHPC-ST-NC组合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并与整体现浇RC桥墩进行对比,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理论研究,探讨这种新型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并制作一根整体现浇桥墩、三根UHPC-ST-NC组合桥墩(考虑UHPC材料和箍筋设计参数的变化)。对上述试件开展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UHPC-ST-NC组合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均为压弯破坏,但UHPC-ST-NC组合桥墩的塑性铰区域位置有所降低;UHPC-ST-NC组合桥墩的破坏程度相对于整体现浇桥墩有所减轻,在结构承载力降低为峰值荷载的85%时,UHPC-ST-NC组合桥墩不会出现类似整体现浇柱混凝土脱落现象,但会出现UHPC层外凸现象。(2)UHPC-ST-NC组合桥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峰值位移、残余位移、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均优于与其含钢率相同的整体现浇桥墩;UHPC-ST-NC组合桥墩在添加构造箍筋后,与整体现浇桥墩相比水平承载力提高80.53%,峰值位移提高67.97%,极限位移提高25.72%,残余位移降低9.09%,耗能能力提高94.96%;UHPC-ST-NC组合桥墩提高外层UHPC强度后也可略微增加其水平承载力,但影响较小。(3)利用ABAQUS可有效模拟UHPC-ST-NC组合桥墩的拟静力试验过程及结果。对于加入构造箍筋的UHPC-ST-NC组合桥墩进行参数拓展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峰值荷载来说,UHPC径厚比、钢管径厚比、UHPC强度、钢管强度与其成正比,长细比与其成反比;对于极限位移来说,长细比、钢管强度与其成正比,轴压比与其成反比;UHPC建议径厚比(UHPC厚度与截面半径之比)为0.2-0.3;若无特定的强度要求,钢管建议径厚比(钢管厚度与截面半径之比)为0.01-0.015;UHPC建议抗压强度为120MPa-140MPa,普通混凝土建议抗压强度为30MPa。(4)根据UHPC-ST-NC组合桥墩骨架曲线上升段与下降段刚度相比于整体现浇桥墩较大的特点,采用理想三折线模型来拟合UHPC-ST-NC组合桥墩的骨架曲线,并根据钢管叠合柱滞回模型计算思路进行理论推算,得到了骨架曲线特征值计算公式,将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描述了UHPC-ST-NC组合桥墩的滞回规则。结果表明:骨架曲线特征值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相比除峰值位移外误差均在15%以内;本文建议恢复力模型也与试验柱滞回曲线拟合良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加速融合催生了金融科技的蓬勃兴起。与此同时,曾被誉为铁饭碗的银行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步入寒潮,传统金融机构劳动力面临技术性失业的艰难处境,金融科技给传统金融业就业带来的这种不可逆冲击,影响机制如何?影响结果如何?该如何破局转变?对以上问题的深入考察和探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意义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收入流动性也出现了持续的下降,“二代”现象逐渐凸显。收入流动性的下降将会造成收入阶层的固化,造成收入差距在代际间的传递,从而使得长期收入差距进一步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居民收入流动性,让低收入群体拥有改善自己相对收入的机会,并实现收入地位的向上流动对于缓解居民长期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低收入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为研究的切入点,讨论
学位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技术复杂、参与者众多和社会影响大等特点,项目承包商建设过程中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风险,加之事前价格补偿不足和事中控制权较低等问题,使其工作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工程质量不佳与工期延误,亟需建立适合的激励方式,实现业主方与承包商的互利共赢
学位
命名实体识别是知识图谱、机器翻译、智能问答系统等一系列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关键性子任务,旨在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中提取出特定的命名实体,而中文命名实体识别仍然面对诸多挑战,因此对于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网上文本数据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命名实体识别展开研究,研究工作可以概括如下:(1)当前的命
学位
随着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提高林业智能化水平成为双碳目标的一大支撑。木材的径级和材积测量是林业智能化的重要方向,企业长久以来大量使用的人工检尺方法,效率较低、主观性较强且劳动强度大。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木材图像检尺成为可能。但在实际木材货场中,对于密集车载的木材径级测量,受木材端面遮挡、轮廓边界粘连、树芯颜色偏差等因素的影响,木材检测率、轮廓分割精度、检尺效率等陷入瓶颈。此外,现阶段国家林
学位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缺失是许多领域都存在的问题。在交通、电力、医学等领域,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缺失数据的处理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研究中还发现交通领域下的缺失数据复原方法能够扩展应用于其他领域。交通轨迹数据属于交通大数据的一种,为包括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规划和无人驾驶技术等许多潜在领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基础。高质量的轨迹数据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和有效性。然而,在数据的采集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通信不稳定
学位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推动智慧城市落地的重要的一环。随着人工智能和车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型交通运输模式的出现是智慧交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以“互联网+传统出租车或私家车”为运营模式的网约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网约车资源和乘客需求的快速增长,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准确的网约车出行时空需求预测有助于平衡网约车供给与乘车需求,为网约车平台合理预分配运力资源提
学位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交通路网是复杂城市系统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城市交通的出行服务质量严重下降。精确和高效的交通流预测可以有效缓减交通拥堵,有助于城市交通的管理和规划。交通流具有时间特性、空间特性以及非时空因素特性,而交通流预测模型旨在挖掘潜在的交通流模式。因此,如何分析实际的交通流数据,利用数据的时间空间等特征,完成不同时
学位
端到端模型在构建各种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多年来,循环神经网络(RNN)一直是构建端到端模型的最佳选择。最近,一种新型的端到端模型Transformer在翻译任务中表现十分出色。Transformer在构建端到端自动语音识别(ASR)系统方面的应用也成为趋势。然而,Transformer ASR系统通常被训练为按从左到右的单向处理,而不考虑其反向的上下文,其双向模型采用两个
学位
预测住宅和商业建筑的用电量对于提供更好的能源管理服务非常重要。电力负荷预测正在成为当今配电网络中了解电力系统行为的关键参与者,最终用户可以预测用电的未来趋势,从而管理他们的家用电器以减少高额电费。功耗取决于不同的变量和场景,例如天气变量、居住者的行为、电器类型等。由于这些原因,预测模型有时会产生不正确的预测。本论文提出的基于物联网的技术是改进数据收集方法的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数据集清晰,有足够的信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