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泄泻患者病历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临床上泄泻病的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以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并为今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38例泄泻患者病历资料,整理其一般资料及辨证分型、治法、用药等相关数据,运用数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和探讨泄泻的中医证治规律。结果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符合标准的病历共有138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77例,男女比例为1:1.26。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94岁,平均年龄为56.14±17.337岁。本病在秋季多发,患者职业为居民最多见。2.病程及病情程度:本研究的138例患者中,病程最短为5天,最长40年,以慢性为主。病情以轻度为主,其中轻度的有98例,中度有31例,重度有9例,且研究证明病情程度与病程之间无相关性。3.证型:本研究按诊断标准将泄泻共分为6个证型:湿热证51例,脾胃虚弱证50例,寒湿证18例,肝郁乘脾证12例,肾阳虚衰证5例,食滞证2例。4.用药情况:本研究共使用177种、21类中药,达2253次。按照药物类别百分比例高低依序为清热药(29种)、补虚药(21种)、利湿药(16种)、活血化瘀药(15种)、行气药(13种)、解表药(12种)、收涩药(12种)、止血药(9种)、消食药(8种)、化湿药(7种)、祛风湿药(6种)、化痰药(6种)止咳平喘药(5种)、安神药(5种)、温里药(5种)平肝潜阳药(2种)、熄风止痉(1种)、泻下药(1种)、开窍药(1种)等。结论1.本课题将泄泻分为六型,即湿热证、寒湿证、肝郁乘脾证、食滞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上以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最多见,证型分布与年龄、病程长短有相关性,但各个证型在性别、各年龄段、四季、病程长短、病情处于轻中重不同程度阶段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本研究结果示治疗泄泻所用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湿药最多见。药物四气以温性药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之品为主,归经则以脾胃为主,与大肠、心、肝、肾、肺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