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对其产生“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PAHs污染物主要分布在水体沉积物、水体水相、土壤及大气中。在环境中的治理途径有光降解、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具有环保、高效、廉价的的优点,被公认为是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壤中PAHs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较多,但水相中PAHs的生物修复技术尚未建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针对水相中的PAHs,筛选PAHs高效降解菌,并建立其微生物修复技术。本文采用水-硅油双相系统筛选法,从武汉石化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组混合降解菌,并从中分离出2株多环芳烃萘、菲、芴、芘、荧蒽的高效降解菌—W3和W10。在PAHs浓度为30mg/L的无机盐-硅油培养液中培养5天后,混合降解菌对萘、菲、芴、芘、荧蒽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86.6%、90.2%、91.8%、95.2%,而W3的降解率达到了94%、81.15%、87.65%、91.64%和87.2%,W10则达到了92.5%、77.3%、87.9%、87.75%、83.25%。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W3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也证明假单胞菌是一类能广泛而且有效地降解PAHs的细菌,W10则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在实验室采用投菌法对W3进行了初步的水相生物修复研究,结果表明按3%的投菌量投菌时,投加菌密度为3.15×106个/mL时,W3在水体中对萘、菲、芴、芘、荧蒽的降解率分别为34.07%、24.78%、56.95%、19.67%、35.1%;投加菌密度为4.76×107个/mL时,W3在水体中对萘、菲、芴、芘、荧蒽的降解率分别为59.27%、44.35%、66.64%、26.4%、53.86%。以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固定化W3处理PAHs污染水体,水相中的荧蒽减少最多,达到27.2%。在12小时停留时间内PAHs的去除主要为聚氨酯泡沫的吸附作用,由于停留时间很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尚不明显。以弹性立体填料为固定化载体的小试中,萘、菲、芴、芘、荧蒽的去除效率最高可达到25.74%、17.58%、31.3%、15.51%、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