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公司治理的产生来看,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治理机制的完整范畴,但由于西方的研究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假设下展开的,所以在西方大多数关于公司治理的文献中,涉及的都是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范畴,而对市场机制的改善则关注较少。也就是说,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公司治理理论存在一个隐含的假设前提,即市场是相对完善的。而且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司治理理论,由于缺乏对企业的系统考察,它割裂了与公司管理的内在联系,忽视了公司管理在公司治理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产权、委托代理或机制设计等几个方面。与此不同的是,本文采取的切入点是公司治理和管理的系统化,突破了仅仅局限于公司治理的经济学视角。公司管理关注的是如何最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公司治理则是确保目标的实现过程符合各相关主体的利益。我们首先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的重新界定,进一步澄清了理论界对公司治理存在的概念模糊问题,构建了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框架。这有助于分析公司治理的内在机理,以及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间的相互变迁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它深化了公司治理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世界上主要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其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另外,从创造财富的角度,探讨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需系统化的基本理由,建立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模型,初步勾勒出了未来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协调发展的趋势。这对于发展公司治理理论和管理理论,将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不像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制度选择,它首先必须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阴影,重新塑造企业的市场概念和市场环境,企业的治理和管理模式都需要重新构建。其次,在上述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改革直到今天仍然在进行的工作,乃是企业的市场化概念的重塑过程,逐渐由产品的市场化向要素的市场化过渡;并进一步对中国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企业改革的三阶段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之间的失调引起的。再次,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分析和公司治理与管理系统化的案例分析,反映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基本与理论分析相一致,但缺乏有效性,其原因在于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公司管理模式;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公司治理和管理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后,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中国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目标选择和相关政策性建议。为中国公司治理模式采取与公司管理系统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