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黔糯768玉米品种和花溪党武辣椒为实验材料,通过田间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研究在不同玉米间作辣椒密度(玉米间作辣椒行比2:4、2:6、2:8)和不同施氮梯度(160kg/ha、260kg/ha、360kg/ha)两种情况下,玉米和辣椒的生长发育特征及两种作物对N、P、K等养分元素的利用规律、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1.在实验设计的范围内增加氮肥施入量,可以提高玉米、辣椒单作,及不同玉米、辣椒间作密度下,两种作物对N、P、K的吸收量。其中以360kg/ha氮肥梯度的单作玉米、辣椒和间作玉米、辣椒植株对N、P、K的吸收量最高。 2.不同间作密度,玉米、辣椒植株对N、P、K吸收量的影响不同。玉米间作辣椒行比对N、P、K吸收量的大小顺序符合2:4>2:6>2:8>单作的规律。 3.玉米间作辣椒可提高群体对光能的截获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并且提高了玉米和辣椒两种作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间作行比2:8,会导致辣椒的徒长,在光照不充足或养分不充足的情况下,造成间作群体长势的不整齐。 4.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缩小不同玉间作密度玉米、辣椒对N、P、K的吸收量与单作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单作体系,还是玉米间作辣椒体系下,单作不同植株之间,玉米与辣椒之间,均存在养分竞争,增施氮肥可以减小这种竞争作用。 5.由于玉米、辣椒植株生长发育对N、P、K养分的需求不同,玉米间作辣椒种植模式体系下存在养分竞争。其中间作玉米植株对N、K的吸收能力大于间作辣椒,间作辣椒植株对P的吸收能力大于间作玉米。 6.比较不同氮肥梯度,对玉米间作辣椒产量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实验设计的范围内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高,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辣椒的产量均有所提高,以360kg/ha的施氮梯度,玉米、辣椒的产量最高。玉米间作辣椒的不同间作密度对单个种植带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玉米间作辣椒行比2:4最高,2:6次之,2:8较低,单作最低;比较土地当量比就具有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的大小顺序是2:6最高,2:8次之,2:4较低,单作最低,间作辣椒与间作玉米相比,更具有种间竞争力。虽然2:4的种植模式在种植单位上产量很高,对养分的吸收量充足,但在间作效应上,没有优势。间作行比2:6和2:8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7.提高氮肥的使用和合理的间作密度,在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能提高玉米、辣椒的干物质积累,还能提高玉米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辣椒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