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高校生物学科教育也不断革新。其中,高等师范院校生物专业不仅担任着培养生物技术人才的角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着未来的生物教师。因此,在生物课程设置上较其他高等院校更具有特殊性。然而,国内研究缺乏对高校生物课程设置的关注,更少以高等师范院校生物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弥补了高等师范院校生物课程设置的缺乏,尤其对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高校生物专业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课程设置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全国教育部直属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生物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做整体现状剖析,尤其以华东师范大学做个案分析,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文献法研究表明,生物专业设置(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和基地班)之间有差异,但高校间同专业差异不明显。培养目标中,六校对生物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层次定位在“基本了解和掌握”,部分高校对“前沿”和“最新动态”等有所要求。六所部属高师生物课程按照板块划分,虽然内容与命名上又差异,但都采用板块结构。较为通用的板块结构为:a通识课程b学科基础课程c专业必修课程d专业选修课程e实践课程。师范专业还包括教育类课程。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表明,我国部属师范类高校生物专业学生对教育类课程设置基本满意,认为教育实习对于课堂教学能力和班主任技能提高效果显著。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基本满意,但表示课程存在验证性实验太多,独立操作机会少等问题。但是,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还存在教学内容知识陈旧,教师和学生本身不重视等问题。同时,学生表示现行课程体系与他们的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者就此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参考的四点建议,主要包括:专业设置可采用“宽口径,低年级不分专业,经过一二年后选择专业”模式;生物师范专业应增加与中学教学密切相关的课程;生物技术课程设置应体现“创新”精神:生物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市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