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在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中的意义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bon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特征以及颅内压监测在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2017-01-01至2018-12-31期间行穿刺抽吸术的5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监测。记录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影像资料、血肿抽吸前后及术后的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实时动态变化值、术后颅内再出血率及感染率、气管造口率、术后30天病死率、出院时GOS。分析ICP初压与血肿体积、年龄及意识状态的相关性;记录术后ICP、CPP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50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6?80 岁,平均(57.76±14.74)岁;血肿体积 20?103ml、平均(52.74±20.79)ml;GCS 5?14分,平均(8.84±2.71)分,其中重症患者27例(脑疝患者10例)、非重症患者23例;ICP初压5?77mmHg,平均(25.7±15.25)mmHg;抽吸后ICP终压2?23mmHg,平均(7.98±4.4)mmHg;颅高压持续时间25?289h,平均(102.37±50.81)h;颅内再出血3例(6%);气管造口 3例(6%);无颅内感染病例;2例因非医疗因素自动出院,48例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4例(8.3%),43例预后良好(89.6%)。2基底节出血患者ICP特征2.1颅内压探头在颅内不同位置测得ICP不同,皮质下与血肿腔的ICP分别为17.96±16mmHg、21.5±13.39mmHg。2.2脑出血患者ICP初压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551,P=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6,P=0.174),血肿体积大于40ml时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P=0.016)。2.3 ICP初压与GCS呈负相关(r=-0.469,P=0.001),重症患者明显高于非重症患者(分别为31.81±17.41、18.52±7.75,P=0.001)mmHg、重症患者中脑疝患者明显高于非脑疝患者(分别为47.5±16.45、22.59±9.79,P=0.001)mmHg、重症患者中青年患者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分别为 42.6±15.34、24.25± 12.18,P=0.019)mmHg。2.4 ICP 初压≥36mmHg时,脑疝发生率为81.8%;ICP初压≥39mmHg时,脑疝发生率为100%。3穿刺术对ICP的影响ICP初压和终压分别为(25.7±15.25、7.98±4.4,P=0.001)mmHg,ICP降幅与ICP初压呈正相关(r=0.445,P=0.001)。患者NICU首次ICP值为17.12±12.36mmHg,明显高于ICP终压;其中ICP轻、中、重度增高患者NICU首次 ICP 值分别为 14.45±9.15mmHg、17.09±6.92mmHg、27±28.23mmHg,NICU首次ICP值与ICP初压呈正相关(r=0.503,P=0.001)。比较颅高压持续时间,重症患者明显长于非重症患者(分别为124.54±58.8、76.57±24.57,P=0.001)h、重症患者中脑疝患者长于非脑疝患者(分别为151.29±73.66、113.53±49.94,P=0.157)h、重症患者中青年患者长于老年患者(分别为148±85.72、120.73±28.61)h。4 ICP、CPP与预后2例因脑疝原因死亡患者ICP最大均值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中重症及非重症患者(分别为 93±22.63、33.05±12.01、27.9±8.02,P 均<0.05)mmHg,其重度颅高压时间占比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77.3±10.32、0.53±2.22,P=0.002)%。2例因脑疝原因死亡患者CPP最小均值明显小于预后良好组中重症及非重症患者(分别为 12±1.414、49.86±11.45、60.05±8.19,P均<0.05)mmHg,其 CPP<50mmHg总时间占比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35.75±36.42、0.25±0.94、P=0.002)%,其CPP>90mmHg总时间占比小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0±14.14、20.4±15.77、P=0.368)%。ICP初压≥50mmHg时死亡率为75%;ICP初压≥70mmHg时死亡率为100%。5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血肿体积分别为(85.4±18.37,48.83±17.85,P=0.001),手术时机分别为(9.8±11.37、32.42士39.83,P=0.044)h。GOS与血肿体积、ICP初压及ICP终压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3、-0.429、-0.309,P均<0.05),GOS与GCS、手术时机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8、0.276,P均>0.05)。结论1.脑出血患者ICP由血肿体积和代偿能力(年龄)决定的,ICP与血肿体积正相关、年龄负相关,重症患者ICP明显高于非重症患者,脑疝患者ICP明显高于非脑疝患者,青年重症患者ICP明显高于老年重症患者。2.脑出血患者颅内存在压力梯度,距离血肿越远,压力相对越低,血肿腔压力代表颅内压力最高值。3.部分血肿抽吸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颅内压,重症及脑疝患者ICP降幅更加明显。4.穿刺术后ICP存在反弹,术前严重颅高压患者反弹明显。ICP在真实状态下明显高于全麻状态,因此术后良好的通气以及镇静镇痛是降颅压的有效方式。5.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颅高压持续时间更长,通过ICP监测有助于综合降颅压措施的制定。6.术后持续极重度的颅高压及低灌注压提示颅内病情变化及预后不良,有效的血流灌注可以改善预后,但CPP上限在临床中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7.穿刺抽吸术可有效清除血肿、降低ICP、改善CPP,并不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可作为治疗轻中型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术式:重症脑出血并非穿刺抽吸术的禁忌症,但对极重度颅高压患者(ICP初压≥60mmHg),开颅术可能更有益。由于相同血肿体积的青年患者更易出现颅高压,相对于老年患者,青年患者更需要积极的手术治疗。8.颅内血肿体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但患者预后仍受到自身基础条件、治疗方式及社会因素等多因素影响。
其他文献
吲哚单萜生物碱Melotenine A是从一种薄叶山橙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由于该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它的化学合成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Melotenine A分子具有特殊的6/5/5/6/7五环骨架,其中E环是具有扭曲的1,3-共轭二烯结构单元的氮杂七元环,因其在化学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环张力,所以通过化学合成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本论文以Melotenine A为研究对象,对这一分子中共轭双烯
神话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其中蕴含的民族性格、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等,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很多经典的神话被选入了小学课本当中。但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对神话教案的整理和对课堂观察记录的分析,笔者却发现神话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教师对神话了解不深,导致神话教学的内容知识化,神话教学的方法机械化,神话教学的评价单一化。经过思考,笔者尝试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在落实思维发展、语言建构、文化
婴儿每到夜晚,啼哭不止,或时哭时止,直到天明。这是一种病证,医学上称为夜啼。
在含能材料领域中,共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CL-20降感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几年,研究工作者已成功制备几种性能优异的CL-20基共晶炸药,然而CL-20基共晶热分解实验研究至今仍然
盾构隧道结构与土体间存在“衬砌结构-壁后注浆-土体”结合部,黄河下游“悬河”段河水水位高于两岸地表,修建于“悬河”下的盾构隧道“结构-壁后注浆-土体”结合部是否会形成
【正】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照亮社会生活的明灯.它的社会功能,归根到底是依靠作品的美学力量实现的.一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实质就是作品的审美价值.考察一部作品在反
运用崇明长江农场台和浦东张江台新建地震综合深井地磁三分量资料,宋用小波变化方法,研究地磁场井下观测方式、数据质量和噪声特性。结果表明:①深井地磁观测资料日变形态明显,与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打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企业在现实的竞争环境中需要考虑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对大量的国内外竞争战略发展历程及理论做了研究和梳理,对企业战略的层次、竞争战略的形式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以ATYL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实际研究案例,对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情况、人事组织架构、财务状况等进行了内部
第一部分皮层下缺血性血管疾病脑白质病变及与其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目的:分析皮层下缺血性血管疾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脑白质高信号病变
二冲程汽油机的气口参数对于提高燃油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CATIA5.0建立342型二冲程汽油机的三维模型,对其气口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基于气口参数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