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戈尔丁是“二战”后颇具国际影响的英国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丰富,由于其亲身经历“二战”,目睹战争的残酷,因此人性恶的探索一直贯穿其作品。后期的重要作品《黑暗昭昭》既延续了人性恶的主题,又对此有所突破和转变。小说从哲理、寓言、现实等角度阐释了世界的光明和黑暗。作者通过对《黑暗昭昭》中麦蒂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的生存状况。麦蒂的人生经历了从主体的诞生、自我的形成和自我原型的建立、镜像自我的冲击以及拯救和新生的过程。他终身找寻自己的精神之脸却用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方法,因不小心扔鞋致使亨德森坠楼身亡,却又是小说黑暗世界中的唯一一道光。他不断靠近现实生活却又不断被边缘化。因此,麦蒂身上始终体现着圣-愚集于一身的救世主、善-恶相伴相随的凡夫俗子以及神秘-现实间穿梭的边缘人等多重形象特质。作者在塑造麦蒂形象时采用了对立、象征和戏仿等多种手法。首先,对立手法主要体现为麦蒂人生的对称——从火种来又从火种走、麦蒂相貌以及与环境构成的对立。其次,象征的手法体现在麦蒂名字的设置以及人生的历程方面。最后,麦蒂的基督形象更是与《圣经》中的先知事迹构成了互文关系。麦蒂的善恶形象对于人性富有启示意义。神秘与现实的形象展现的是由表征危机与信仰危机所构成的人类的生存危机。圣与愚的救世主形象所代表的是现代人类关于文明的困惑与质疑: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的衰落和科学理性与宗教的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