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不满足于实体产业所带来的增长效益,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金融行业,企业集团通过成立财务子公司,或是出资参股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地渗入金融行业,以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成为了当前我国产融结合最基本的运作模式。2015年10月国务院主持召开的金融改革座谈会上强调的“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激发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热情。实践表明,产融结合不仅让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突破口,而且还能极大程度上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近年来国内一大批优秀的实体产业通过产融结合途径实现了企业规模的做大做强,代表性企业如青岛海尔集团、东方集团、鲁能集团等,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企业在享受产融结合所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2004年德隆集团的破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企业在实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运行规律,盲目地结合与扩张只会令企业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产融结合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说明,使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产融结合在世界范围内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做了相应的文献综述,对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和国内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梳理;其次,根据企业实行产融结合战略对经营效率作用机理的研究,确定本文研究的方向为企业是否进行产融结合、结合深度(参股比例)以及参股金融机构类型三个方面,来验证产融结合实践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假设和实证模型。选取2010年至2017年A股市场所有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反应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11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计算能综合反映其经营效率的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实行产融结合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再次,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三个结论:1、企业实行产融结合战略能有效提升经营效率;2、与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参股银行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3、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与产融结合深度(参股金融机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参股比例越高,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效应越好。最后,结合当前我国产融结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等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政府应该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市场,减少行政干预;企业需要明确自身产融结合的目的,立足主业进行发展,同时要注重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以及注意关联交易的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