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是人类创造出的伟大的视觉艺术形式之一,西方油画发展史中,有许多流派在兴起之初,其中的代表艺术家许多都是在他们的青年时期就以创新的姿态登上画坛的。具体到中国,油画这种一向被认为是“舶来品”的绘画形式传入中国应起源于清代,在中国的油画发展史中,也有许多艺术家选择了与“青春”有关的绘画。本文在开始时试图通过对于西方以及中国油画发展史中对于“青春"题材绘画特征的总结及具体的例证找出“青春”题材绘画的某些溯源。
中国进入当代艺术范畴之后,不论是社会语境还是艺术家所接受的教育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世纪80至9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现代化转型的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物质、精神以及行为方式上都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艺术作品表现的是艺术家心理环境对于社会环境的一种具体的反映。“新生代”与“后生代”是两个先后出现于90年代这个变动时代的年轻艺术家群落,在这两个以青年画家为主的画家群中刘小东和尹朝阳被认为是其中的代表。“新生代”出现的时间较早,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画家刘小东是其中较早关注青春题材的,批评家们对于刘小东的关注始予“新生代”崛起的画展。将其称为“新现实主义”或“新学院派”的代表。而之后的“后生代”集中出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基本形成之后的90年代中后期,城市中的消费文化逐渐形成,原有的意识形态逐渐在新的社会现实中被消解,使得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艺术青年们与自己的前辈们比较起来,无论是在对于艺术的认知还是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都与之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其中许多艺术家包括尹朝阳也选择关注青春题材,关注和自己一样精神处境的青年人的生存状态。
在本文中通过对于图书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检索和收集、对于刘小东和尹朝阳这两位画家的个案分析、再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出在“新生代”和“后生代”之中,刘小东和尹朝阳在“青春”这个主题面前所处的不同立场,以及站在这种不同立场之上观察“青春”时的不同角度和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青春题材绘画以及与此有关的因素在西方油画史中的主要特征,以及自从油画被引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乡土写实主义”以及“伤痕”美术中青春题材绘画在这些不同时期主流艺术形式中的表现。
本文的第二章着重阐述了中国当代油域艺术中“新生代”和“后生代”这两个同处于90年代这个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画家群体,以及在其中同样选择关注青春题材绘画的代表画家刘小东和尹朝阳所面临的不同社会语境、面对“青春”时他们对自己提出的不同问题以及他们所做出的不同选择。
第三章主要论述的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刘小东多选择表现群体“片断”式的“青春”,而尹朝阳更喜欢描绘以个人感受为主的加入“残酷”内容的“青春”。在语言的选择上,刘小东始终坚持“学院派”的语言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而尹朝阳的绘画语言经历了一个由现实主义向表现主义的语言模式转变,之后又向现实回归的一个过程。由此得出刘小东的“固执”与尹朝阳的“善变”这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述过程以及分析这个主题对于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影响。进而通过对刘小东和尹朝阳对于青春题材、绘画表现语言的不同选择、以及对于表现青春题材绘画的不同的情感表述过程中分析出刘小东和尹朝阳在面对“青春”时处于不同立场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