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及生态安全评价

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f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水土流失严重的朝阳地区大凌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深入研究了朝阳地区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的防风效益十分明显。大凌河流域空气湿度2002年比1987年平均增加3.2%,林内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0%左右,蒸发量减少10%左右。各植被生态系统树冠对降雨均有较大的截流作用,林下枯枝落叶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植物多样性和林冠郁闭度、凋落物数量及种类有所增加,阔叶凋落物的持水率远大于针叶凋落物。不同生态系统通过减少地表径流而减少的养分输出量远远大于通过减少土壤侵蚀而减少的养分输出量。沙棘林吸收二氧化碳量最高,为92.81t.hm-2,其次为油松沙棘混交林和杨树沙棘混交林。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释氧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沙棘林在生长期内的释氧量最高为68.75t/hm2,其它依次为油沙混交林(66.47 t.hm-2)、杨沙混交林(65.38 t.hm-2)、油松林(42.1 t.hm-2)和杨树林(33.71 t.hm-2)。从1987年到2002年历时15年的流域综合治理,使得大凌河流域原有的植物群落生产能力和覆盖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植物群落由简单趋向复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增强。朝阳地区大凌河流域2002年较1987年生态安全水平没有明显变化,2002年的生态状态和生态效应分别是1987年的1.29倍和1.42倍,但生态压力比1987年增加了32.5%,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但同时能源短缺也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减少能源的消耗,对电力系统中各类负荷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负荷分解的手段都是侵入式的分解方法,即在系统中的每一个负荷处安装测量装置用以采集每个负荷的电气量以实现对系统中各个负荷运行状态的监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对后期的负荷处理以及数据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些
本文采用了国际上可信度高、应用广泛的林窗模型LINKAGES,结合多个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对小兴安岭地区的17个主要树种和4个主要林型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验证
对北京地区野生大豆群落的三种生境永定河流域、北沙河流域、官厅水库撂荒地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获得野生大豆种群和群落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数据,重点应
随着化石能源资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
中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CNHL2P,China Human Liver Proteome Project)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全国性基础研究项目,湖北大学有幸参与其中。我们以430条全长肝脏ORF为诱饵,运用酵母双
研制具有全完自主知识产权的350MW空冷汽轮发电机对提高我国大容量空冷汽轮发电机的研发能力与设计制造水平,加快步伐赶超世界一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为突破发电机的容量极限,在其研发、设计、制造等方面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通风冷却技术水平是限制空冷汽轮发电机单机容量增加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350MW空冷汽轮发电机的通风冷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在十分有限的结构尺寸下,通过优化发电机的冷却结构,以改
学位
人类基因组国际单体型图计划(The International Haplotype Map Project,HapMap)旨在构建全基因组范围的常见遗传变异数据库,为复杂性疾病、进化和其它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的数
学位
From Aug.2013 to Oct.2015,a Rayleigh lidar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middle atmosphere at Golmud (36.25°N,94.54°E),Qinghai,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Andrews.)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评价是其利用的重要前提,其分子水
Whistler mode chorus waves are important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due to their dual roles in acceleration and loss processes of Earths radiation belt electr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