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水土流失严重的朝阳地区大凌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深入研究了朝阳地区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的防风效益十分明显。大凌河流域空气湿度2002年比1987年平均增加3.2%,林内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0%左右,蒸发量减少10%左右。各植被生态系统树冠对降雨均有较大的截流作用,林下枯枝落叶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植物多样性和林冠郁闭度、凋落物数量及种类有所增加,阔叶凋落物的持水率远大于针叶凋落物。不同生态系统通过减少地表径流而减少的养分输出量远远大于通过减少土壤侵蚀而减少的养分输出量。沙棘林吸收二氧化碳量最高,为92.81t.hm-2,其次为油松沙棘混交林和杨树沙棘混交林。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释氧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沙棘林在生长期内的释氧量最高为68.75t/hm2,其它依次为油沙混交林(66.47 t.hm-2)、杨沙混交林(65.38 t.hm-2)、油松林(42.1 t.hm-2)和杨树林(33.71 t.hm-2)。从1987年到2002年历时15年的流域综合治理,使得大凌河流域原有的植物群落生产能力和覆盖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植物群落由简单趋向复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增强。朝阳地区大凌河流域2002年较1987年生态安全水平没有明显变化,2002年的生态状态和生态效应分别是1987年的1.29倍和1.42倍,但生态压力比1987年增加了32.5%,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