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的主体,居民消费率过高或过低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消费水平,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居民消费率一直偏低。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外贸、投资与消费失去平衡,削弱了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启动居民消费成功与否关乎全民福祉。
因此研究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需求层次和变化的趋势以及我国居民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购买力流向,把我国居民的潜在需求释放出来,对于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启动和开拓国内市场进而带动整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西方消费理论进行概述,归纳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进而运用实证分析和数据检验方法,从收入、收入分配、预防性储蓄动机、流动性约束四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对策。
(一)对西方消费理论进行概述,归纳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框架。
(二)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了解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需求层次和变化的趋势以及我国居民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购买力流向。
(三)分别建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线性模型,运用实证分析和数据检验方法分析收入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四)分别建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基尼系数的线性模型,运用实证分析和数据检验方法分析收入分配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五)分别建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流动性约束和消费变动的误差修正模型,运用实证分析和数据检验方法分析预防性储蓄动机、流动性约束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六)针对上述四个影响因素,提出了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