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结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语言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例如理想认知模式,框架,域,心理空间。然而作者认为概念化过程很复杂,而这些理论模型都有其局限性,作者提出概念窗的理论,尝试对认知过程中的概念体验做出新的描述与理论探讨。作者在第一章对本研究做了一个简单介绍,第二章回顾了有关概念结构研究的相关理论。第三章给出了概念窗的基本定义,认为概念窗是针对于客观世界形成的心理图式。语句因素可以打开或者触发概念窗,但是概念窗与心理因素有关,可以不必经由语言打开或触发而独立存在。根据不同的心理行为,概念窗可以分为线形概念窗与辐射概念窗两类。第四章讨论线形概念窗。作者认为,线形概念窗有显性与隐形两种形式,主要取决于其在概念化体验中得到的注意力的多少。线形概念窗以一定序列打开,体现了说话者的概念结构。关系紧密的线形概念窗会构成一定的框架结构。框架窗起到组织的作用,而其本身不具有概念独立性。认知中一般很少注意到隐性线形窗,否则会触发相应的辐射概念窗。作者称其为标记效应。第五章讨论辐射概念窗。每个概念都会触发多个辐射窗口,以其为中心辐射分布。辐射窗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只有在窗口是有意识触发的条件下,才会参与到概念化过程中。触发关系一旦固定,且为全体语言使用者接受,相应的辐射概念窗在交际过程将是无意识的,从而提高交际中概念的传送效率。辐射窗之间有一定的层次架构,以群落分布,其间有联系存在。第六章讨论线形概念窗与辐射概念窗在交际过程中的互动。线形概念窗与辐射概念窗在交际中互为依存,相互转换。交际过程中,概念会从说话人传送到听话人。辐射概念窗可以析展为成多个线性概念窗,并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而多个线性概念窗也可以聚合成辐射概念窗,融入听话人已有的概念体系中。作者认为交际中,这种相互的转换完成了交际中概念的传送过程,而概念本身也得以发展变化。第七章对论文做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且针对本文的不足之处对以后从事概念窗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本文的讨论中,作者力图揭示概念窗在交际过程中的动态性,十分重视语用因素对于概念结构的影响。作者是在对别的语言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力图对原有理论有所补充与突破,对概念结构进行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由于概念化本身的复杂性,而且作者力图在论文中覆盖很大的范围,一些论题尚未得到深入的讨论,作者希望能在以后对概念窗的研究中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