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穴位压痛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问卷调查明确GERC咳嗽的发作形式、时间和伴随症状等病情信息,并统计患者中反流症状存在比例,为临床初步诊断GERC提供依据。(2)通过经络诊察方式,探索GERC在督脉背部段的压痛分布规律,并探讨经络诊察与针灸,在诊治GERC中的可能前景。(3)通过文献梳理和临床调查确定“胃咳”和GER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确诊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住院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5例。(1)通过问卷调查收集GERC患者咳嗽症状特点和反流症状特点,并收集有关食管外消化道症状的病情信息。(2)通过穴位压痛借助人体力学压痛测定仪诊察GERC,患者背部段督脉从T1棘突下至第T12棘突下的压痛情况。结果:(1)咳嗽的发作形式:54%的GERC患者以发作性的阵咳为特点;25%的患者为不间断咳嗽,21%的患者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会出现咳嗽。(2)咳嗽发作时间:以昼夜均有最为多见,占59%;其次为夜间咳嗽,占33%;仅在白天咳嗽的占8%,比率最低。(3)咳嗽所伴随的症状:出现最多的是咳痰,占80%;而咽痒、胸闷和气短症状分别为76%、72%、72%。出现率较低的伴随症状包括鼻塞、打鼾和口干口苦,这些症状的出现率均在30%-40%之间。(4)反流症状:12.5%的GERC患者没有出现任何反流症状。在有反流症状的GERC患者中,以反酸最为多见,占72%;其次是烧心,为60%;胸骨后疼痛和反食较为少见,分别占28%和20%。有76%的患者肯定饮食可以诱发反流甚至咳嗽;情志因素在诱发反流的所有因素中排第二,占60%;外感和体位也可以引起反流,两者的出现频率均为48%。(5)食管外消化道症状:96%的患者有一个或多个食管外消化道症状。出现2-3个食管外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比例最多,分别为29.2%和25.0%。出现1个、4个和6个食管外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2.5%、8.3%、8.3%。而在食管外消化道症状中,以腹胀的出现频率为最高,达到64%,其次分别为暖气、腹痛和干呕,频率分别为52%、36%、32%。纳差、呕吐、恶心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为20%、24%、28%。出现频率最低的症状为便溏腹泻,仅为4%。值得注意的是,有4%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食管外消化道症状。(6)督脉背段的压痛阈值:GERC患者与健康人在T6-T9棘突下的平均压痛阈值差异最为显著;T6以上,T9以下,两组的平均压痛阈值差异逐渐减小,到T1、T2和T12时两组的平均压痛阈值几乎不相上下。GERC患者在T6、T7、T8棘突下平均压痛阈值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C组和GERD组患者在督脉背段的平均压痛阈值没有显著差别。结论:(1)GERC患者以阵发性咳嗽为主;咳嗽发作时间为昼夜均有或夜间为主;多伴有咽痒、咳痰症状,病情较久者多有胸闷、气短症状。反流症状仍以反酸和烧心为主。多数病人伴有食管外消化道症状,以伴腹胀者多见,其次为以便秘、便溏、腹泻。(2)GERC患者在T6-T8区域内的压痛较健康人更加敏感。(3)GERC与GERD在背段督脉的压痛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二者的病理基础是一致的。(4) GERC与胃咳这两个医学概念在内涵上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内容,明确胃咳的渊源和内涵对中医诊治GERC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总结柏正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经验,阐述他对咳嗽病因、病机、分类、治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与临床组方用药的特点,文中经验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居群79株金毛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对SRAP引物组合共得到107条扩增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5.9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96,Shannon’S
首先介绍了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1)资源开发涉及面广;(2)安全生产管理十分重要;(3)煤炭赋存条件决定着煤炭生产和产品;(4)突出设备管理和维护;(5)采购的设备和材料不进
中医学重视气,因为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百病生于气也"。所以养生以调气为先,调气为养生之要法。只有气机畅达,元气充沛才能使机体保持健康,益寿延年。
目的:观察疏风止嗽颗粒治疗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亚急性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强力枇杷露治疗;治疗组给予疏风止嗽颗
研究背景: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syndrome, LSS)是指由于腰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先天发育性或后天各种因素如退变、外伤等,引起骨性或纤维结缔组织的异
阐述了血管再生的形成及意义,综述了中药促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展望了中药治疗缺血性周围血管疾病方面应用的前景。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RRTI)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若不正确治疗,不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心
朱建贵教授任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深入研究《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擅长经方时方化裁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尤其在方药治疗老年性
目的:自1988年发现内皮素(ET)以来,血管内皮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内皮功能损伤作为“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因子和载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