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SCH)是一类病因至今未明确的重性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尤其是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多迁延难愈,症状多变,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精神活动表现不协调,存有认知过程及思维活动等方面的障碍,发生时患者意识清楚,大多定向力完整,智能保持尚好,但疾病易复发加重或恶化,社会功能及智能逐渐衰退,导致精神残疾。据WTO估计,全球范围内SCH的终身患病率约为38/1万-84/1万。我国SCH的终生患病率为0.75-1%,发病率大概为70/10万,在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为精神分裂症。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他非药物治疗为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因其副作用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小,如对催乳素(PRL)影响较小或不产生严重的肌张力增高及斜颈等锥体外系症状,因此在临床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治疗精神疾病本身的同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血糖血脂及性激素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身体其它系统由药物治疗所引起的病变也开始受到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情况,认为患者的骨代谢受到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影响。除遗传、年龄等不可逆因素外,仍有多种因素如偏食、体育锻炼少、过度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在日常生活中对骨密度的变化造成影响,使骨的破坏与吸收产生障碍。骨质疏松以骨密度下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严重后果为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功能受限、残疾甚至死亡,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医患矛盾及司法诉讼事件。所以,有效的预防和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意义重大。目前,骨密度(BDM)是预测、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常用指标,而骨转换生化指标如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和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β-CROSSL)是比骨密度更敏感指标,能更有效的预测、诊断骨质疏松症及监测药物治疗的疗效。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的糖脂及性激素水平变化对患者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我院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4月~2018年12月在门诊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3例,年龄18~45岁,性别不限,其中服用氨磺必利的患者30例,服用利培酮的患者33例,首发未用药患者30例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如性别、身高、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受教育年限、职业、吸烟与否、饮酒与否、是否偏食、活动情况、总病程等,以及两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服用药物的时间、种类、剂量等。采集患者清晨(6:30~7:30)空腹静脉血5ml,检测血糖(GLU)、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及催乳素(PRL)、雌二醇(E2,女性)、睾酮(TESTO,男性)、BGP和β-CROSSL。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首发未服药组、氨磺必利组、利培酮组)间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其中GLU、TG、β-CORSSL这几个变量方差齐,可直接采用方差分析下的P值,剩下的指标方差不齐,无法用方差分析,因此选用非参数检验,年龄、体重、体重指数、总病程、服药时间和CHOL、HDL、LDL、PRL、TESTO、BGP、E2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二分类变量如性别、吸烟、饮酒、偏食、活动强弱这几个指标选用卡方检验(p<0.05)。进一步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组内分男女组之间的参数比较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分析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骨钙素(BGP)和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效果。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与实验室结果之间的比较(1)三组间的比较:首发未服药组、氨磺必利组、利培酮组之间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病程、HDL、LDL、PRL、CHOL、E2、TESTO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及β-CROSSL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吸烟、饮酒、活动强弱及偏食等因素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2)氨磺必利组与首发未服药组相比:患者年龄、体重、病程、BMI、PRL、CHOL均升高,E2、HDL、TEST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利培酮组与首发未服药组相比:患者年龄、病程、PRL均升高,HD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相比:患者体重、BMI、CHOL、LD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进一步对氨磺必利组内男女分组显示:年龄、体重、服药时间、服药剂量、GLU、PR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的年龄、GLU、PRL水平高于男性患者。(6)进一步对利培酮组内男女分组显示:PR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PRL水平高于男性患者。2.相关性分析(1)对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和首发未服药组三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MI、CHOL、LDL、E2与β-CROSSL负相关,BGP与β-CROSSL正相关。(2)对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和首发未服药组三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BG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MI、CHOL、LDL与BGP负相关,β-CROSSL与BGP正相关。(3)氨磺必利组性别间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结果与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服用氨磺必利的男性患者中服药时间与β-CROSSL负相关;女性患者中BMI与β-CROSSL负相关,患者年龄、总病程及服药剂量与β-CROSSL正相关。(4)氨磺必利组性别间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结果与BGP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服用氨磺必利的男性患者中体重、BMI及服药时间与BGP负相关,GLU、PRL与BGP正相关;女性患者中体重,BMI与BGP呈负相关,年龄与BGP正相关。(5)利培酮组性别间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结果与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中体重与β-CROSSL负相关;女性患者中体重、体重指数、服药剂量、E2与β-CROSSL呈负相关。服药时间与β-CROSSL呈正相关。(6)利培酮组性别间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结果与BGP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女性患者中体重、BMI与BGP呈负相关。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显示:(β-CROSSL)为应变量,分组、性别、BMI、CHOL、TG、LDL、HDL、GLU、PRL、BG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回归程度可,主要影响因素对β-CROSSL有决定作用。结论:1.本研究中氨磺必利可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表现为:升高PRL、CHOL水平、降低E2、HDL、TESTO;利培酮可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表现为升高PRL水平,降低HDL,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相比升高患者CHOL、LDL水平更显著;血脂、催乳素、性激素水平变化对及BGP及β-CROSSL代谢有影响:其中CHOL、E2、LDL与β-CROSSL负相关,BMI、CHOL、LDL与BGP负相关,β-CROSSL与BGP正相关;推测氨磺必利比利培酮对患者骨转化生化指标的影响更大。2.氨磺必利导致患者BMI升高对女性β-CROSSL代谢有影响;导致患者体重、BMI、PRL升高对男性BGP代谢有影响;体重、BMI升高对女性BGP代谢有影响。3.利培酮导致患者E2降低对女性β-CROSSL代谢有影响,导致患者体重、BMI、PRL升高对女性BGP代谢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