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窝子金矿床位于甘肃-新疆交界新疆哈密一侧,是新疆东部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大地构造背景位于中朝一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北山裂谷中带,成矿区划归属东天山-北山成矿带的星星峡—明水金多金属成矿亚带中的照壁山-破城山贵金属金四级成矿带。金窝子矿床属石英复脉类型,由100多条产在金窝子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中的含金石英脉组成,自西向东依次由3号脉群、10号脉群、18号脉群、31号脉群、38号脉群和49号脉群组成。本文以3号脉群为例,在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调研和大量的室内分析研究工作,对3号脉群含金石英矿脉的形态、产状、分布及规模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重点对区内的断裂构造控矿作用和矿化场空间精细结构做了深入分析,总结金矿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定位规律,并对研究区进一步的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取得的主要认识与成果如下:1.3号脉群金矿体位于金窝子花岗闪长岩体西端由走向NW320°和NE10°两组方向剪切断裂追踪复合而成的近南北向张剪性断裂带内,断裂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控矿断裂以脆性破碎为主,兼剪切向下滑移的高渗透性和扩容性为特征,并具有正—左行(西盘向下向南)斜向滑移的特征,是成矿流体迁移、汇聚的主要通道和场所,也是研究区集导矿、配矿和容矿为一体的成矿控矿断裂构造。其制约着金矿体的形态、规模及空间分布,限定了矿体仅局限在金窝子岩体内部发育,并且主要赋存于主断裂面下盘产状由缓变陡部位,靠近主断裂面矿体产状与主断裂面产状一致,使矿体无论沿走向还是倾向均具有膨大收缩、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尖灭侧现等特征。2.矿体受追踪张-剪性断裂构造控制,在空间上具有似平行等距分布的特点。一般规模较大的矿体之间的间距在100-150m左右,而规模较小的矿体之间的间距约为20-50m。3.矿体在断裂带内沿走向和倾向具有膨胀收缩变化的特征。一般规模较大的矿体膨大、收缩交替变化的距离较大,约为30-50m;规模较小的矿体膨胀收缩的间距较小,约为10-30m。4.矿体受断裂产状控制,主要沿两组裂隙方向产出,一组近南北向,变化范围在320-340°,另一组为NE10-25°。矿体倾向以西倾为主,局部东倾,倾角呈陡缓相间的变化特点,较陡的部位倾角可达80-90°左右,较缓的部位倾角一般为50-75。。剖面上具有向南北两端呈“八字形”陡倾斜侧伏的特征,即南侧向南侧伏、北侧向北侧伏,侧伏角一般在60-80。之间。5.金矿化在空间上具有分段富集的特征。金矿化在石英脉体内沿走向一般具有中部地段矿化强,向南北两端矿化逐渐减弱的特征,以及北部矿化强、南部矿化弱的特征;在倾向上矿化呈强弱交替变化的特点,现一至四中段表现为中上部矿化强,上部和下部矿化减弱的趋势,四中段以下矿化还可能出现富集。另外,石英脉膨大变厚部位矿化相对较强,而石英脉变窄的部位矿化减弱。一般石英脉走向为350-20°地段,石英脉体膨大变宽,矿化相对较强;而走向大于20°或小于340°的地段石英脉体变窄,矿化较弱。6.金矿化在空间上具有多阶段叠加富集的特征。不同矿化阶段,金富集强度有较大的差异。金主要富集在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和Ⅲ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特别是在Ⅱ、Ⅲ阶段叠加部位,金富集程度最高,为强金矿化标志;而仅出现Ⅰ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或Ⅳ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时,金富集程度较低,矿化强度较弱,一般不形成工业矿体。7.研究区黄铁矿的热电性系数揭示,各矿体的黄铁矿热电性以空穴型(P型)为主,其出现率均在85%以上。P型黄铁矿大量分布是矿体浅部的标志,因此认为,在矿体垂向上,现已有坑道工程控制的矿脉大多均位于其浅部,深部还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8.4号矿体黄铁矿晶体形态自上而下总体变化趋势为:{100}从多→少,{210}和{210}+{100}从少→多。另外,黄铁矿的平均热电系数(a)和热电性参数(xnp)在垂向上的变化梯度较小、剥蚀率(γ)较低,显示4号矿体矿化较稳定、矿体规模较大且剥蚀程度较低,目前揭露的部位处于其浅部,矿体向深部还有较大的延伸。9.4号矿体微量元素垂直分带特征表明,4号矿体一至三中段发生了矿化的叠加作用。现一中段位于上部矿体的尾部,三中段位于下部矿体的中上部,矿体向深部仍有一定的延伸;若三中段下部还有矿化叠加作用,则矿体的延伸将更大。10.4号矿体金品位等值线图揭示,金矿化在空间上呈分段富集的规律,总体上北部矿化强于南部。另外,矿化具有向南侧伏的趋势,有可能导致深部矿化范围向南扩大。11.通过对3号脉群金矿体空间定位规律的深入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3号脉群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有矿化信息显示较有利,已知金矿化垂深分布范围较大,特别是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的盲矿脉发育,构成了深部一个新的、诱人的探矿对象。另外,已有的深部探矿工程也已证实了金矿化在垂向上仍有较大的延伸。初步提出下一步探矿工作应主要集中在脉群北段P-7-P-13线之间的深部400-800m范围和脉群中段P-0-P-12线深部及脉群南段P-20线以南深部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