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被公认的代表作。本文将以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为研究对象,以空间理论为研究手段,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索小说中内容和形式上各种空间建构的呈现方式,从空间形式这一独特的视角研究《金色笔记》创作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本文结合新文化地理学、列斐伏尔和索亚的空间理论及空间化写作策略来解读文本中体现的空间建构问题。 论文认为,空间是一种地理、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多元综合存在,是莱辛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莱辛注重在文本中描绘主人公存在的物理空间环境,进一步揭示空间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她还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采用了空间化的写作手法,以契合主人公的内心体验。另一方面,文本空间化构型需要读者形成空间化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全面解读《金色笔记》深刻精彩的立体化文学空间。 论文在引言中介绍了莱辛生平和《金色笔记》,并梳理了国内外《金色笔记》研究现状,提出从空间角度来研究此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阐述运用以列斐伏尔和索亚为代表的相关空间理论解读《金色笔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分别阐释了作品中殖民地和伦敦都市的地理空间、主人公安娜的心理空间和以性别空间、年龄空间为主导的差异空间的建构与表现形式。通过以上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从内容和形式两种角度分析《金色笔记》的空间建构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小说文本,同时可以挖掘莱辛文本创作的深层内涵和宏大历史语境,为读者立体展现后现代社会生存现实和人类精神状态的“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