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符号学家茱利娅·克里斯蒂娜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提出互文性这一术语。对克里斯蒂娜而言,“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的马赛克,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转化和吸收。”(Kristeva,1986:37)此后,互文性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这些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语言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极大丰富了互文性这一概念的内涵。1981年,博格兰和德雷斯勒首次将互文性引入了篇章语言学,并将其定义为“一个语篇的生产和接受有赖于参与者其它语篇知识的方式”,(Beaugrande & Dressler,1981:182)同时把互文性作为篇章性的七条标准之一,为互文性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前面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互文性是所有语篇的本质特征。互文性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文学语篇中,也存在于非文学语篇中。这些年关于互文性的研究不仅涉及文学语篇还涉足少数非文学语篇。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对于非文学语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和新闻报道语篇里,还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同时,大多数研究把互文性的研究等同于语源研究。我们认为,互文性的语言学研究不应该只是限于广告和新闻报道语篇中。体育新闻评论作为新闻语篇的一种,主要是评论者就某一重大体育赛事或比赛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样也充满了互文性,理应受到人们的注意。正是基于此认识,我们试图探讨汉语体育新闻评论中的互文性。然而,我们的研究不仅仅着眼于汉语体育评论中互文性的形式,我们也尝试研究它在汉语体育新闻评论中的功能。首先,在辛斌的互文性分类模式上,我们描述了汉语体育新闻评论中存在的两类互文性: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然后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互文性的语篇功能。从关联理论来看,语篇中的互文性一方面作为明示刺激信号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读者寻找最佳关联。语篇中的互文性还可以帮助建立互文语境从而促进读者对语篇意义的推理过程,也正是通过这种互文语境的推理过程,评论者的交际意图才最终得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语篇中的互文性不仅仅是语篇中的特征,更是评论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而使用的策略。因此,语篇中的互文性有三种功能:激起读者注意力,促进读者推理过程和实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本文的研究表明,互文性对于语篇交际至关重要。在语篇交际中,语篇生产者和语篇接受者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互文性的影响和制约。互文性不仅仅是语篇中一种特征,也是在语篇中为了实现特定交际意图而使用的一种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外语教学也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互文性理论及语篇中互文性的类别和功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