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I/R)模型,探讨加贝酯(GM)、缺血预处理(IPC)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兔肺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①假手术组(S组,n = 6),开胸后只解剖左肺门不予阻断,静脉泵入生理盐水(NS) 10ml/h;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n = 6),左肺接受60min的缺血,然后接受120min再灌注,于缺血前60min开始予NS 10ml/h静脉泵入;③加贝酯干预组(GM组,n = 6),缺血前60min,加贝酯以10mg/(kg?h)(10ml/h)静脉持续泵入,开胸后夹闭左肺门60min,然后接受120min再灌注;④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6),缺血前60min,静脉泵入NS 10ml/h,观察35min后,左肺门阻断10min再开放15min (预处理),以后操作同I/R组;⑤加贝酯干预+缺血预处理组(GM+IPC组,n=6),缺血前60min,GM以10mg/(kg?h)(10ml/h)静脉持续泵入,以后操作同IPC组。实验结束后留取动脉血,测定血清蛋白含量;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BALF的蛋白含量、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并计算肺通透指数(LPI)(LPI=BALF蛋白含量/血清蛋白含量);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干湿重比(W/D)、肿瘤坏死因子(TNF-a)、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I/R组比较,GM组、IPC组的MPO、MDA明显降低(P<0.05),NE、TNF-a、W/D和LPI降低更加明显(P<0.01),而SOD值明显升高(P<0.05);GM+IPC组分别与GM组和IPC组比较,MDA、MPO、TNF-a、W/D和LPI均显著降低(P<0.05),SOD均明显升高(P<0.05),GM+IPC组与IPC组比较,NE显著降低(P<0.05),而与GM组比较,NE降低更加显著(P<0.01);GM+IPC组与I/R组比较,各测量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GM组与IPC组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显示:GM组和GM+IPC组肺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肺泡损伤程度均较I/R组减轻,其中GM+IPC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1本实验采用丝线圈套整个左肺门,然后收紧丝线将通气和血流完全阻断,一段时间后开放套圈使其恢复,此法是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简单有效方法。2肺I/R损伤的主要机制可能为嗜中性粒细胞(PMN)在肺内聚集、浸润,并介导产生炎症因子、氧自由基(OFR)、脂类介质、蛋白酶等联合钙离子超载、能量代谢障碍、微循环障碍共同造成急性肺损伤,并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加强,形成恶性循环。3 GM和IPC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氧自由基产生,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毛细血管和肺泡渗透,抑制蛋白酶和钙超载等方式减轻兔肺I/R损伤。4 IPC和GM在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上有很多相同点,两者联合应用,能起到协同或相加作用,可以更好的预防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