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2010年3月,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甘南高原沼泽湿地春季纤毛虫分类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114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2目32科50属,其中包括17个未定名种和15个国内纤毛虫新纪录种。陆生型物种有10种,水生型物种有16种,水陆共生型种类有88种,水陆共生的纤毛虫物种相似性为0.7719。对纤毛虫物种在各个样点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曼日玛1号(MRM1)样点中纤毛虫物种数最丰富,有55种;曼日玛2号(MRM2)样点次之,有53种,尼玛(NM)、采日玛(CRM)、阿孜(AZ)和娘玛寺(NMS)样点中的纤毛虫物种数分别为52、48、38、31种,其中娘玛寺样点中的纤毛虫物种数最少,只有31种;根据物种在各样点出现的频率划分,分布频率在0.83 ~ 1之间的广布种有11种,分布频率在0.5 ~ 0.67的常见种有38种,分布频率为0.17 ~ 0.33的罕见种有64种;各样点间物种相似性系数均在0.1695 ~ 0.3846之间,表现出各样点中物种分布均不相似;纤毛虫密度和多样性指数都很好的反映了各样点间纤毛虫分布的差异性。样点环境因子与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用SPSS13.0软件进行二元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纤毛虫种类数、密度与土温、pH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58和0.822;纤毛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有显著负相关性(p<0.01),相关性系数-0.889;纤毛虫密度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0.824。依据相关性系数的大小可知,在各环境因子中,对纤毛虫种类数影响最大的是含水量。而对纤毛虫密度影响最大的是海拔,其次是土壤含水量。从群落结构分析,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的物种数目最多,有6目15科24属57种,占鉴定到的纤毛虫总数的50%;多膜纲(Polyhymenophorea)次之,有3目10科18属37种,占鉴定到的纤毛虫总数的32.46%;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物种最少,只有3目7科7属20种,占鉴定到的纤毛虫总数的17.54%。甘肃甘南高原沼泽湿地中土壤特有类群仍然占主导地位,前口目(Prostomatida)、下毛目(Hypotrichida)和肾形目(Colpodida)纤毛虫物种数远远大于其他类群,这除了与虫体本身的适应性特征外,与该地区的生境类型是相适应的,因为该地区尽管属于湿地范畴,但其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仅有冬夏之分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而降水量较多的夏季气候相对较短,冬季干旱时期较长,所以该区域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水分不是很多,大部分沼泽在干旱时期都形成了草甸,因而更适合于土壤生境中分布较多的纤毛虫种类。当然,该地区具有其湿地的特征,比较其他干旱环境有较充足的水分,因此,该地区也出现了如袋形目(Bursariomorphida)、吸管目(Suctorida)和缘毛目(Peritrichida)等一些水生、大型的纤毛虫种类,这也充分验证了湿地的特殊性,即具有水陆过渡性,兼有陆地和水域共同的特征。